Sunday, 26 June 2011

痛風症


「痛風(Gout)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臨床上是屬於風濕病的一種。因急性發作,疼痛一來勢如疾風,因而得名。從疾病史的記載來看,早在17世紀希臘、羅馬時代,痛風即為歐洲人典型難治的一種疾病,尤其是追求美食的上流社會貴族們,很多人都患有痛風

什麼是痛風症:

「痛風」的發生是因為「嘌呤(Purine亦有翻譯成普林,是核酸的一種)代謝異常,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受阻,加上外在壓力(例如激烈運動、暴飲暴食、生活習慣改變等)誘發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導致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肌腱、軟骨或腎等處,造成紅、腫、熱、痛,甚至變形等症狀。而嘌呤則普遍存在於食物中與體內的細胞。一般而言,體內尿酸來源約三分之一來自飲食,約三分之二來自身體的新陳代謝。尿酸的排泄約有三分之二的尿酸由腎臟經尿液排出,約三分之一由腸內細菌分解代謝,另約有小於百分之一由汗腺排泄。但腎臟功能異常的病人則由腎臟排泄的量減少, 相對地由腸道排泄的量會增加。因此,若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減少,均會造成血中尿酸過高。
李先生被痛風折磨了二十幾年,當初人到中年,便開始變胖了,每餐無肉不歡,也常常應酬喝酒。每年總有好幾次,睡前還好好的,半夜醒來,便劇痛難行,不能走路,有時在膝關節,有時在腳踝,更甚者在大姆趾什麼滋味都齊全,上樓梯痛、下樓梯更痛,走起路來,一拐一拐,偶不小心,碰到患處更痛到不得了,真是痛不欲生但過了幾天,吃一些止痛藥丸,待急性發作期過去了,痛便消失,也就不以為意了。到四十五歲那年,患了急性心肌梗塞,同時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在深切治療加護病床住了一個星期,然後轉至一般病,共住了3星期才出院,休息了兩個月慢慢復原工作。那時候還不願意做心臟血管手術,只是依靠藥物處理。直到現在每天服藥,除了糖尿、高血壓、陳舊性心肌梗塞的藥物外,還有每天1粒的尿酸藥物,急性痛風不再復見了。正洋洋得意之際,不料一年前因右側腰痛,原來輸尿管結石,在右側輸尿管上三分之一有結石,把尿管阻塞了,尿管因尿液不能暢順流入膀胱,脹大了數倍,右腎也脹大了,還幸經體外震碎結石,由小便排去,腎和輸尿管都恢復原狀。這種結石,就叫尿酸結石,是因長期痛風,體內代謝障礙,以致尿酸合成增多,或因腎臟對尿酸排泄發生缺陷,以致積聚成石,引致腎臟或尿路結石。倘若處理不當,嚴重時便引致腎機能衰竭。
由此可知,痛風與其他疾病息息相關,如高血壓、高血脂病、糖尿病、心臟病、和腎臟病。當高尿酸血症與其他疾病同時併發時,其所使用藥物,自有不同。急性期痛風、中間期痛風、慢性期痛風,都有不同的處置,其目的都在有效止痛,和減少不良併發症。


痛風的形成
「痛風 Gout」是因尿酸蓄積在體內而發生高尿酸血症時,尿酸鹽結晶析出在關節腔或身體其他組織而所引起的疾病。高尿酸血症不但直接反映體內尿酸的蓄積且會降低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以致引起尿酸鹽沈澱在關節。尿酸在血液中的蓄積的原因除了與尿酸的產生過多有關係外也和從腎臟排泄到體外的功能低下有關。痛風病人關節的滑液中可發現尿酸鹽的結晶。沒有治療時可能會在皮下產生痛風結節,也可能因引起腎臟機能降低而導致腎結石的產生。痛風結節也可能在耳朵、肘、皮下、骨、軟骨、腎臟等身體各部位產生。

痛風症狀

主要症狀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臟病變和尿路結石。臨床上可分幾個階段如無症狀症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中間緩解期和慢性痛風。
第一階段的急性痛風:常發生於半夜,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其他如足背、踝、膝、腕關節都可能發生,此時百分之八十的患者血尿酸值偏高。
第二階段的中間緩解期:指二次急性痛風中間之無症狀期間,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風發作之間隔時間差異頗大,可長達十餘年亦可短至數個月,但往後之無症狀期可能愈來愈短。
第三階段的慢性痛風關節炎:患者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尿酸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凸起,稱作痛風石。痛風石累積於關節,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累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痛風vs.假痛風:

1.「真痛風」是因尿酸沈積在腳或手大拇趾(指)關節所引起的疾病,與高尿酸血症有關。
2.「假痛風」是因為關節軟骨(主要是膝、腕關節)的鈣化的疾病,而所沈積的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洩出關節腔,引起的疼痛。

甚麽容易患痛風症?

痛風主要發生在男性,且多發作在30歲以上的男性,女性則在停經以後發生的情況較多。痛風可說是男性的疾病,因為女性患者只占所有病例的百分之十,且有遺傳及家庭發病的傾向。

1. 遺傳 -- 家族中有痛風和尿酸過高者,其子女發生痛風的機會為一般人的10倍左右。
2. 性別 -- 一般男性較女性易患痛風,但女性停經後痛風之發生率也隨之增加。
3. 年齡 -- 痛風好發於 40-60歲的中年人,但有日趨年輕化的趨勢。
4. 肥胖 -- 體重過重者,通常體內尿酸值較高,因肥胖者容易出汗而使小便量減少,尿酸鹽結晶便積
聚于體內而易患痛風。
5. 飲食 -- 高嘌呤飲食、暴飲暴食、喝酒過量,均易升高尿酸值而增加患痛風的機會。  


飲食原則:

->  一般正常飲食每天約含有600-1000毫克之嘌呤(普林)
->  儘量維持體重於標準範圍內,體重過重時應慢慢減重,每月以減輕一公斤體重為宜,但急性發病期不宜減重。
->  每日應喝水3000cc以上,以幫助尿酸鹽排出,並防止腎結石的產生。
->  根據實驗,多量脂肪有抑制尿酸鹽排出的趨勢,並易促使症狀復發,故烹調時,油應適量。
->  若有任何的不舒服導致食慾不振,每天攝取的食物有限,則必須給予大量的高糖液體,以防止脂肪代謝加速引起急性痛風的發作。
->  儘量避免飲酒,尤其啤酒;至於咖啡及茶則可適量使用。
->  多吃鹼性食物,以促進尿酸溶解、不易沉澱。
->  忌吃過鹹;研究指出,鈉會促進尿酸沉澱。
->  多吃維生素BC含量豐富的食物,可促使組織內瘀積的尿酸鹽溶解

注意事項:
1. 發病時應提高患部關節,讓患部休息。
2.
使用具消炎性的止痛藥。
3.
避免阿司匹靈或acetaminophen等藥物。
4.
冰敷患處。
5.
避免含嘌呤(purine)的食物,以避免促成高量尿酸,此類食物如:魚、內臟、肉汁、沙丁魚、

貽貝、蘆筍、乾豆、扁豆、白花椰菜、菇類、燕麥片、蝦貝類、菠菜、全麥麵包、酵母菌、肉、雞、鴨等。
6. 補充大量水份,可幫助尿酸排出體外,也可避免痛風引起的腎結石。
7.
喝藥草茶,專家推荐洋菝契(sarsaparilla)、蓍草(yarrow)、玫瑰實、歐薄荷(peppermint)等

藥草。
8.
勿喝酒。
9.
控制血壓。
10.
不宜以減肥餐方式控制體重,以免因禁食造成細胞分解,將尿酸釋出。
11.
服用維用命要請教醫師,過量的菸草酸及維他命A可能引起痛風發作。
12.
保護關節,不要絆到腳趾,同時勿穿過緊的鞋子。
13.
多吃櫻桃,可以紓解痛風。
14.
以木炭粉和亞麻仁敷在疼痛的關節、將腳泡在木炭粉和水調和的熱水中或是一天服用四次0.5至1茶匙的活性木炭,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尿酸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