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8 December 2013

針灸看病須知...

針灸效果比吃藥快速,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事項,因為命懸人手,一定要有一定的EQ,不然也要有點普通常識,接下來想聊一下針灸的看病須知。

一. 不把脈就下針,絕對不用給該醫師下針

因為絕對不會有效,即使能暫時解決一下酸痛,可是酸痛不會根除,因為用針就是當補則補、當瀉則瀉,沒有把脈哪裡能知道哪個臟腑有問題,而能用哪條經絡、那個穴位、怎樣的針法,這些都是要把脈才能知道的。而且更高明的醫師下針後還會再把脈一次,觀察下針之後脈氣的變化。如果脈氣沒有變化那麼針也是白針了。


二. 取穴過多絕對無效
取穴太多那是亂槍打鳥,醫師心中根本沒有定見,根本不知道問題發生在哪裡,所以這樣的下針根本不能挽救疾病的發生。通常一經受病的話那就取一個穴位就夠了,因為經絡在軀體左右對稱,所以一個穴位就下兩針。而一經受病的同時如果考慮到表裏臟腑的補泄關係,或是子母兩臟的虛實補泄,例如補脾太陰瀉足陽明,那就會取兩個穴位,那會下四針。中醫不能根據病人一系列的症狀,然後每個症狀都用上一個穴位,這是不對的。


三. 虛弱者多穴、外症者少穴
有一種例外的多穴是虛弱病人,重症的虛弱,那已經病歪歪了,屬於中醫的逆證。這時候會取穴較多,但是絕對不能用強刺激,針刺的深度也淺,也幾乎不用再行 針,就用針打開穴位,以進針方向作做迎隨補瀉。


外症是臟腑無病,筋骨的問題,而如果疼痛部位較多,甚至已經集結成塊,那麼才需要較多的取穴,可是這就要用上艾的灸療。

四. 危險部位的禁針

一般手腳末端的井營輸經合、或是關節部位的大穴就夠用了,非得必要,是不會動用到整個腹腔、胸腔、背部的穴位,因為有一定的風險,掌握不好進針深度就會方畢命的。所以病人也不要以為醫師就是神,糊裡糊塗的就把生命交給對方,是要有討論的空間的,如果溝通不滿意,當然可以拂袖而去,又不是全天下只有該位醫師能治病。


針的部位有疑慮,或是看醫師拿出20公分的長針,那就要仔細的好好想想了。該新聞中的致死原因是肩井穴,在肩膀與脖子之間,長針進去刺穿肺葉。而肩 甲骨下的背部肌肉很薄,寸針也不會整針插入的。

五. 午時的禁針
午時氣血充盈,所以嚴謹的醫師不會在中午11點到一點之間進針,尤其是經常處理重大疾病的醫師,午時進針是絕對要注意的。


六. 留針的時間
一般補法留針一小時,瀉法留針30分鐘。如果超過此數太多,那也要小心。聽說過有留針4、5小時的,真是奇哉怪哉,而且還是每天都要去扎針,真是匪夷所思。


七. 針藥同用
針灸效果相當好,可是並非萬能,所以大都需要與藥物一同配合,除非筋骨酸痛的外症,可是大都的筋骨問題是出自內在,所以還是需要吃藥解決。


八. 刺血的血量
刺血是為了疏通經氣,所以頂多放血米粒大小約兩三倍,這樣就足夠了,當然這樣的血量要有效,需要準確的取穴。曾經聽說放血一大碗的,這有奪其血脈的疑慮,會加重虛症的虛弱程度,即使刺血過後酸楚感覺比較輕鬆,可是長期療效是會有妨礙的,因為虛其虛,這一點是千萬要注意的。


九. 暈針
暈針的處理是每個醫師都要懂的,不過病人自身也可以事先防範。飢餓狀態或是太過勞累,那就不可以進針,不管是排隊多久了,或是該醫師是多麼高明,自身狀況不佳絕對不可以輕易針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