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8 July 2011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


當出現坐骨神經痛時,一般都認為是脊椎部份的問題所引發,如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骨刺增生,或是較少見的椎體滑脫等,事實上,梨狀肌症候群也會引發坐骨神經痛,但卻常常被忽略。

發生梨狀肌症候群,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梨狀肌症候群又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簡而言之「梨狀肌症候群」是「坐骨神經痛」的一種!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包括許多病因的統稱,是一種比較籠統的病症描述方式。坐骨神經痛的病因常見到的是骨刺或椎間盤突出的壓迫,因為臨床上兩者的表現相似從患者的敘述上並不容易分辨兩者的區別,需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很快的分辨出原因,然後加以治療。
人的梨狀肌是位在臀部後側,為臀部深層的一條肌肉,從功能來看,梨狀肌負責髖關節外旋及外展動作,當我們作起身、走路、爬樓梯的動作,皆須靠梨狀肌收縮來完成。
當坐骨神經從腰椎分出來,會從梨狀肌周邊穿過骨盆並進入大腿,若肌肉肥厚過度或纖維化時,容易壓迫坐骨神經而造成疼痛,症狀跟椎間盤很相似。


梨狀肌症候群容易發生的族群
學生、上班族、司機、裝潢師傅、建築工人、家庭主婦,女性發生的機會比男性高很多

造成原因
發生的原因有運動傷害、外傷、姿勢不良(如翹二郎腿、女性疊腿坐),或工作須長時蹲坐、久坐硬椅、長久站走路、跑步、爬山等,皆可能造成梨狀肌受傷、發炎、水腫、肥厚、纖維化,攣的梨肌構成坐骨神經經骨盆腔出口處窄,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造成臀部疼痛,甚至放射傳導到下肢。
  
常見臨床症狀
  1. 在臀部很深的位置有悶悶的疼痛
  2. 灼熱、刺痛、或麻的感覺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腳底(坐骨神經痛)
  3. 感覺遲鈍
  4. 覺得腳沒有力氣,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躺下來休息就會比較舒服
  5. 長時間的蹲著工作、或是坐在比較矮的小板凳上面,然後突然起身的時候會特別明顯,但是走兩步路以後又會好一些
  6. 長時間的走路,或是上樓梯的時候,也會讓症狀變得更嚴重
  7. 變換姿勢時疼痛加劇,尤其是開車門下車。

治療方法:
  1. 藥物治療
  2. 局部注射:如果肌肉痙攣的現象很明顯,而且神經被壓迫的情形很嚴重的時候可以考慮打針,主要是把肌肉放鬆,通常效果會很迅速有效。
  3. 物理治療:熱療、超音波、電療
  4. 針灸、推拿治療
  5. 骨療法
預防與注意事項
  1. 平時不可睡海綿床,應睡軟硬適中的床,讓身體獲得適當支撐有的人認為床墊越軟越好,其實太軟會使脊椎呈彎曲的狀態,久了肯定要出問題。適當的床墊躺下去腰部下沉約3公分,而最舒服的枕頭,是高度約6-9公分,軟而富有彈性。
  2. 不要坐太矮或太硬的椅子,也不要蹲太久。
  3. 坐著的時候,儘量不要翹二郎腿。
  4. 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走走,避免梨狀肌長時間被壓迫。
  5. 換個軟一點的椅墊。
  6. 臀部的熱敷,如果能泡熱水澡的話就更理想。
  7. 常常作梨狀肌和大腿肌肉的伸展運動。
  8. 平常要多運動,坐姿、站姿要端正。
  9. 盡量避免提重物。
  10. 盡量避免穿高跟的鞋子.應穿柔軟的平底鞋。
  11. 疼痛時應儘量臥床休息。
舒緩梨狀肌症候群的處理方法:
由於梨狀肌是位於身體深處的肌肉,比較難充分伸展,但是,我們可以藉由一些治療性瑜珈動作來伸展及舒緩疼痛簡單又安全有效的方法
治療瑜伽:


   先放鬆身體平躺在瑜伽墊上,將雙腳屈膝,腳掌踏在墊上,然後將疼痛的腳打橫的放在不痛的大腿上,雙手把不痛的大腿拉起來,慢慢往腹部的方向拉,可以感受到屁股深處拉筋的感覺,記住,下巴要盡量往內收,眼晴要往下看,自然呼吸,約維持10-20左右,放鬆,再換左邊,如此輪流做兩次後休息

功效:緩減梨狀肌的緊繃度及疼痛。

「梨狀肌症候群」只是「坐骨神經痛」許多原因中的一個。正確認識「梨狀肌症候群」往往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治療處或開刀。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看醫生,這可是會延誤了治療的良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