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6 September 2015

胃食道逆流與睡眠

睡眠品質不好會對身體構成很大的影響,而睡前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影響睡眠品質的一大主因。錯誤的飲食可能導致脹氣或刺激神經系統,延緩身體的休息和放鬆。甚至造成胃食道逆流,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及健康。

胃食道逆流會導致嚴重的胃、食道及咽喉部粘膜受損和發炎,引起胸前區灼熱、疼痛、反胃、慢性咳嗽等,是成人健康的大敵。還有一種叫「隱性胃返流」,症狀稍輕,胃灼熱感不明顯,通常表現為消化不良、喉嚨痛及咳嗽,亦是成人健康的隱性殺手。

據健康雜誌《預防》的網站報導,紐約市咽喉科專家科夫曼博士30年的研究表明,有近50%的美國人都患有「隱性胃返流」而卻不自知。因此她建議至少在睡前3小時吃晚飯。但只做到這一點還很不夠防止隱性胃返流,睡前吃一些小點心就可能使你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

如果你確實管不住自己的嘴,那也盡力避免以下所列出的東西。科夫曼博士列出了八種最易導致胃酸返流的食品:

1. 酒:酒精會使食管底部和胃連接處的肌肉鬆弛而造成胃酸倒流。啤酒、紅酒以及酒精飲料都會造成胃酸倒流。

2. 蘇打飲料:蘇打水和其它碳酸性飲料都是胃酸倒流的罪魁禍首。碳酸性飲料除了它的酸性外,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還會增加胃的氣壓,導致胃擴張並損傷噴門處的肌肉,使得胃酸倒流。

3.
含高脂肪的食物:包括冰淇淋、餅乾和乳酪漢堡包。這些食物都會使食道與胃部的閥門鬆弛。

4. 巧克力:除了含大量脂肪外,還含有咖啡因和鮮為人知的具有興奮作用的可哥堿,因此說巧克力對胃部的損害效應是三重的打擊。

5.
乳酪:這也是含高脂肪的食品,但如果你一定要吃,那就嚐試一些義大利脫脂乾乳酪和瑞士乳酪。

6. 堅果:堅果一般都含有較高的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睡前也應避免。其中以腰果、核桃、澳洲堅果和花生最為糟糕,而開心果和杏仁則稍好一些。

7.
柑橘類:是由於它們有很強的酸性。橙汁或青蘋果汁是影響最大的。

8. 咖啡:不僅咖啡本身呈酸性,它還含有咖啡因,會刺激胃產生更多的胃酸。
那麼夜間睡前肚子餓了如何解饞呢?科夫曼博士說,可吃一些低酸性食物,如香蕉或一碗低糖麥片, 也可以喝一杯低脂牛奶,她本人最愛來杯甘菊茶。她說:「這既有舒緩機體的作用,又能消除飢餓感,一舉兩得。」


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才能幫助隔天擁有好活力,更能幫助賀爾蒙正常運作,促進新陳代謝,對人體健康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喜歡宵夜的民眾可得仔細衡量一下所選擇的飲食,才不會在大飽口福之際失了健康。

Friday, 31 July 2015

伸展運動

圍繞在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例如肌肉、結締組織以及皮膚,它們的柔軟度及活動度加上適宜的關節活動度,對正常的活動度而言是必要的。軟組織及關節有足夠的活動度,才能預防軟組織的傷害及再次受傷。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攣縮、活動度降低的原因有:

(1)長時間固定
(2)結締組織或神經肌肉方面的疾病
(3)外傷引起的組織病變
(4)先天或後天的骨骼變形

當軟組織長時間攣縮時,將會使肌力改變並喪失正常彈性,無法產生最大肌肉張力,而造成緊繃無力的現象。任何原因造成肌肉的柔軟度喪失,都會引起來自肌肉、結締組織或筋膜的疼痛,而降低肌力。

治療性運動 therapeutic exercise 是一種由物理治療師利用自然生理的原理,來帶動患者的肢體產生適度的動作或姿勢,而達到伸展關節組織、強化肌肉收縮、增進動作協調、減輕水腫疼痛、降低肌肉痙攣等目的之治療方式。運動治療是物理治療師專業訓練的一部份,在物理治療師的執行或督導下完成的運動治療,可有效地增強肌力、促進動作功能,且可減輕因運動不當而延緩療效或造成傷害。

因軟組織攣縮所造成的關節活動度受限,可用被動伸展運動加上主動抑制技巧及放鬆技術加以治療。伸展是一個通稱的名詞,泛指可以延長病理性縮短軟組織的治療操作,而藉以增加活動度。因此,伸展運動的目標就是要重新獲得或重新建立正常的關節活動度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活動度。在給予伸展運動之前,除了應了解伸展運動的適應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項之外,並需先藉著低強度的主動運動或治療性的熱療將欲伸展的組織加溫。在伸展過程中若肌肉微溫,能使軟組織較易於被伸展。

用於醫療的運動治療的方法很多,與物理治療相關的方法包括伸展運動 (flexibility exercise)、主動運動 (active exercise)、阻力運動 (resisted exercise)、功能性運動 (functional training) 等手法。物理治療師使用這些運動方法,乃針對不同的人體組織不同的失能情形,提供特定的運動方式及模組,以改變其生理現象。譬如健身房中常見的啞鈴運動,大家都知道可以增進肌力,這就是阻力運動中的一種。亦即針對一個或一群特定的肌肉,定期施以阻力訓練,故能達到增進肌力的目的。然而並非所有的肌肉都可以使用啞鈴訓練,或者用最重的啞鈴就可以最快的訓練肌力。訓練不當會使所訓練的肌肉或臨近組織受傷。


因此了解運動治療的概念相當容易,但判斷使用運動治療的時機、方法、以及模組化的運用,則是需要物理治療專業的訓練。

Wednesday, 15 July 2015

重症肌無力

何謂肌無力症?

肌無力症為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臨床的症狀變化多端,在緩解期病人可如正常人,在藥物控制期會有部份肌肉無力,無法控制正常;危象時,因呼吸肌肉無力會有生命的危險,需要加護病房照顧。

慢性病人對於疾病的觀點要有三個階段去突破,第一階段是「業餘的病人」對此病還不甚瞭解,對於日常生活的不便已稍可克服;第二階段是「職業的病人」對此病瞭解甚多,對於日常生活的不便已減至最低,對於嚴重的不適症狀,也已有一套克服的方式;第三階段是「正常人帶有症病」這是最高層次的境界,病人已不再自認為是病人,而是健康人帶有疾病,這些病人的心態已克服他不再是病人而是正常人附帶有疾病,如正常人帶有感冒的情況相似,日常生活的不便他都能克服,在這種心境之下,病情會較穩定,不再起伏,也少有危象的情況發生。

對於這種多樣化的慢性病,要如何與疾病相處是很重要的,人們對此疾病不甚瞭解,得病之後又感到特別的惶恐無助,加上心情的因素也多多少少會影響病情的起伏。


肌無力症的英文叫做MYASTHENIA GRAVIS,意思是「嚴重的肌肉無力症」。此一名詞從十九世紀末被提出至今已超過一百年,經過科學家不停的研究, 對其致病機制的了解及治療,均有相當的成就,大多數的病人情況得以改善, 所以並不是患此病的病人就一定是嚴重的。 




肌無力症是一種會導致肌肉無力、易疲勞的疾病,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神經無法有效的把其訊號傳至肌肉所引起的,它會影響到許多不同的肌肉, 例如控制眼球的肌肉,控制臉上表情、咀嚼、說話、吞嚥的肌肉以及四肢。 

由於每個人受影響的肌肉不同,臨床症狀也就不盡相同。有百分之90的病人, 眼睛週遭的肌肉會受影響,於是出現眼皮下垂或視力模糊(複視)的現象。 這些病人往往會先求助於眼科醫師。少部分的病人症狀侷限於眼睛, 但大部分的病人會出現其他肌肉無力的症狀,例如吞嚥困難、講話變小聲或出現鼻音、 下巴往下掉、四肢無力等,最可怕的是呼吸肌肉的無力,嚴重的話,甚至可導致死亡。 呼吸肌的無力,常因身體遭受一些壓力時而引發,例如受到病菌感染或懷孕時。 



肌無力患者的症狀常是起起伏伏的,無力通常在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後較明顯, 或是在傍晚或晚上出現症狀加重的現象,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便會減輕。 肌無力症的病程也是因人而異,有人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病情變化很大,也有人病況長期維持穩定。 




肌無力症的致病機制是什麼呢? 
我們的肌肉要運動, 就要靠運動神經釋於一種化學物質稱為乙醯膽素,乙醯膽素與其接受體結合後,才能產生足夠的電位變化來引起肌肉運動。乙醯膽素分解脢則將它分解,使電位恢復。 肌無力症的病人,因為體內產生了一種乙醯膽素接受體的抗體,進而導致接受體的破壞與數目的減少, 使神經與肌肉間的傳導功能受損。 

目前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胸腺的手術。使用的藥物有乙醯膽素分解脢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 胸腺因為被認為與引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有關,所以切除胸腺,也可使某些病人症狀得到改善。





依各醫院的統計,約有近8成的患者症狀好轉。當症狀轉劇或呼吸功能不足時, 就必須使用血漿置換術及呼吸輔助裝置了。

Tuesday, 14 July 2015

做伸展運動對身體有益

您完成每天的晨跑,做了一些俯臥撐,準備衝個澡然後去工作,在壓力下坐著度過剩下的一天時。會感到跑步使您的腿筋和四方肌緊繃,久坐使您的臀部屈肌緊繃,壓力使您的胸口和肩膀緊繃。最終,如果您繼續忽略伸展,您會發現您有姿勢不正,關節或背部疼痛,有一天醒來不能彎腰繫鞋帶。

隨著我們變老,靈活性會首先變差。如果不經常做伸展運動,您的步幅會縮小,舉重物會困難。但這些可以通過靈活性運動改善。

伸展也能幫助改進姿勢。通過打開關節,放開肌肉和創造更多活動性,伸展不僅改進血液循環,還將創造空間使身體站得更高。通過改進姿勢和加大活動範圍,平衡功能會變得更好。有了更多的活動性,更多行動範圍和更好的血液循環,個人的自我感覺會更好,從而壓力會較少。以下是一些伸展的方法:

靜態舒展

可在您的關節和周圍的肌肉活動範圍內活動,而又保持被動。它不要求肌肉主動運動,而是利用外力,例如您的體重、夥伴或者機器來推動您伸展。堅持每個伸展動作1030秒。

態舒展

態舒展指在主動運動時,您有多大的活動範圍。例如,如果您盡量向上踢腿,您就在動態地舒展腿的後部。通常,運動員用動態舒展熱身,使之具有其運動項目所需的靈活性,動態舒展運動被設計為打開某些體育運動時,需要全方位活動的身體區域。

「堅持放鬆」肌肉舒展

這種伸展形式經常需與夥伴一起完成,包括目標肌肉群的舒展和收縮。雖然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舒展形式,做之前應該花時間進行熱身。首先對目標肌肉群做被動舒展,達到溫和的難受程度,堅持10秒鐘。然後,讓一個夥伴向伸展的相反方向加力,您抵抗它約6秒。然後放鬆並且再做一次被動舒展,堅持30秒。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個星期做伸展運動23次。舒展每塊肌肉達到溫和的難受程度,按照「堅持放鬆」技術做靜態伸展(堅持1030)。重復每個舒展動作34次。這當然是一般的指導原則。如果您每天都要用某些肌肉,則每天舒展那些肌肉。做伸展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Friday, 26 June 2015

預防醫學 vs 養生之道

現代人疑難雜症多,有很多是常見的免疫疾病、感染疾病,有些是沒見過的疑難雜症,或者可說是文明病吧!

現代人所遭受的疾病痛苦並不比前人少,雖然平均壽命拉高了,但是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公共衛生的進步,傳染疾病減少了,醫療水準提上去了。但是現代人的精神壓力負擔還是很大,醫療費用不斷的上漲,醫生診療的次數越來越多。這是為何呢?現代醫學難道不能讓人少進醫院嗎?

首先,西方醫學是沒有養生的概念的,充其量也不過是預防醫學的理念,還要多運動、吃維他命、上健身房鍛鍊等等,藉以維持身強力壯,頂多如此而已。而中醫學看人體是截然不同的,中醫有一套完整的天人合一系統理論,有系統的陰陽思維哲辯,例如中醫講生命三寶「精」、「氣」、「神」,「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是養生的第一步,陰陽五行維持著人與自然界的平衡。五行不是孤立的,連倫理道德都與其有不可分離的關係,如五行:土、金、木、火、水,連繫脾、肺、肝、心、腎,連五常:信、義﹑仁﹑智﹑禮也可加入。養生也不光是注重身體健康,心靈的健康更是背後的主宰。

中醫著重養生預防,所謂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壞病;上工就是高明的醫生,要告訴你如何過健康的生活,從內心到生活習慣都要符合「道」。一般的醫生只是疾病發生了,再去辨證論治,至於最差的醫生,就是現代所謂專門治療癌症、心肌梗塞、中風等等的,這是亡羊補牢啊!

中醫高明,那是否表示西醫就比較差?其實是因為立論基點不同,到了現代,如果沒了西醫,那麼長期依靠藥物控制的慢性病人是否坐以待斃?急救施打升壓素、安呼吸器、氣管插管,這些西醫採用的手段,都讓看重立即療效的現代人依賴日深。很多人認為,沒病誰會想到養生呢?

簡單的說,西醫屬於「實證醫學」,對「有形」的東西掌握得很好,恰好迎合信仰實證科學的現代人所需。中醫著重無形的境界,連醫病也要考慮相生相剋、氣血平衡的道理。

現代人的人心不純壓力大,焦慮症、失眠、躁鬱等等,多到好像變成了普通疾病;甲狀腺亢進、憂鬱症等與精神情緒有關的疾病也多了起來。

中醫的醫療自然,強調身心靈的治療,整合性強,可以針對病因治療,連精神官能疾患都可切入緩解;且中醫著重預防醫學,醫療多在平衡陰陽、調整體質。若看現代醫學的發達,讓人崇拜現代科技之賜予我長壽無疆,但它實在消耗太多的資源,讓國家的財務吃緊。

那中醫能代替西醫嗎?我想現階段還是不能,因為現代社會的形式就是這樣。中西醫是在不同的層面思考問題,中醫還在道德層面上要求人精神層次的提升,才能真正達到預防疾病,連《黃帝內經》都一直在講「余聞上古之人……」上古之人道德美好,所以犯大病的機會較少。


西醫屬於「實證醫學」,研究「有形」的人體,而中醫屬於「神傳醫學」,是神所傳,如黃帝、岐伯與「神醫」扁鵲、華佗等「醫道」的傳人有神通「天目」的功能,具備透視能力,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無形」部分,例如經絡的存在、神、魂、命門等。中醫源於道,懂得道的人,會按照道去修煉,而修煉人所獲得的能量來自更高層次,層次越高能量越長久,人體能獲得高層次的能量,不僅能使身體健康不壞,而且可以使生命長久。


Thursday, 25 June 2015

11種家常蔬果 護膚美白效果好

夏日炎炎,保持好肌膚,不一定要使用價格昂貴的護膚品和化妝品。中國古代和中醫一直注重食補,下面11种家常的蔬菜和水果就有著你意想不到的護膚美白功效。

11、白蘿蔔
中醫認為,白蘿蔔可利五臟、令肌膚白淨,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由於白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抗氧化和抑制黑色素合成,阻止脂肪氧化,防止脂褐質沉積。



10、豌豆
《本草綱目》記載,豌豆具有「祛黑黯,令面光澤」的功效。現代研究也發現,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這種物質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起到潤澤皮膚的作用。吃豌豆還有消腫、舒展皮膚的功能。


9、土豆
有關美白的蔬菜,還有「雙豆」一說。「雙豆」即土豆和豌豆。土豆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這些成分在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幫助身體排毒。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讓女性回覆美白肌膚。

8、西紅柿
西紅柿不但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還是一種上佳的美容食物,它能美白皮膚,讓肌膚柔嫩有彈性。西紅柿的美容效果主要來自於內含豐富的番茄紅素。科學研究發現,番茄紅素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不僅可以保護植物不受陽光、空氣污染的傷害,更神奇的是可以防止肌膚老化。

7、冬瓜
《神農本草經》中說,冬瓜「令人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冬瓜對美白肌膚效果顯著。用冬瓜片每日擦摩面部或用冬瓜瓤常常清洗面部,均可使面部皮膚細潤滑淨及減少黃褐斑。這可能與瓜瓤中含有組氨酸、尿酶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有關。

6、黃瓜
黃瓜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鈣、磷、鐵等營養成分,能清潔美白肌膚,消除曬傷和雀斑,緩解皮膚過敏,是傳統的養顏聖品。黃瓜還能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對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統都非常有益。

5、蘋果
蘋果營養豐富,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天然美容品。常食蘋果可淡化面部雀斑及黃褐斑。另外,蘋果中所含的豐富果酸成分,可以使毛孔通暢,有祛痘作用。蘋果中營養成份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對皮膚有保濕潤滑的作用。

4、檸檬
檸檬是最有藥用價值的水果之一,除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等多種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檸檬酸,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對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及抑制色素沉著等都十分有效。許多西方的美容專家皆稱檸檬為美容水果。

3、薏米
薏米是五穀類中纖維質最高的,低脂、低熱量,是減肥的最佳主食。薏米的美容功效也非常強大。薏米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可改善粗大毛孔和黯沉膚色,有很強的美白功效,同時能使肌膚變得光滑有彈性。

2、獼猴桃
據美國Rutgers大學食品研究中心測試,獼猴桃是各種水果中營養成分最豐富、最全面的水果。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比柑橘、蘋果等水果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獼猴桃中還含有特別多的果酸,果酸能夠抑制角質細胞內聚力及黑色素沉澱,有效地去除或淡化黑斑,在改善乾性或油性肌膚組織上也有顯著的功效。

1、櫻桃

櫻桃自古以來就是美容果。中醫古著《名醫別錄》中有記載:「吃櫻桃,令人好顏色,美態。」櫻桃不僅富含維生素C,而且含鐵極其豐富,每百克鮮果肉中鐵含量是同量山楂的13倍,蘋果的20倍,含量為各種水果之首。除了含鐵量高之外,櫻桃還含有平衡皮質分泌、延緩老化的維生素A,幫助活化細胞、美化肌膚。


Wednesday, 17 June 2015

新陳代謝症候群之運動防治

生活的富裕及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造成現代人吃得好、動得少,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已出現體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等現象,導致日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發生率也逐年增加。研究發現,這些疾病和胰島素阻抗有密切關係,世界衛生組織將此四大組合稱之為新陳代謝症候群簡稱代謝症候群。強調它本身目前不是疾病,但建議在疾病發生前,提醒這些民眾趕快及早開始實施預防措施,達到所謂「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

運動處方

不運動者最常見的藉口就是「沒時間」。其實運動最好能每天都做,但你並不需要持續流汗一個小時才能得到運動的好處。

1.間歇性運動訓練:間歇性運動訓練能強化你的心臟和肺臟。不必一直長時間持續運動,只要以爆發性劇烈運動與短暫的恢復期交替即可。間歇訓練的力量會促使脂肪燃燒更多。如:步行、跑步、騎腳踏車、游泳、打籃球等,所謂交替的技巧是;首先運動前先做5分鐘的軟身操。接著做2-3分鐘的衝刺,接著減慢速度1-2分鐘,準備做下一次交替,每天總共做20分鐘即可。當然有方便條件可以多做,這20分鐘的間隔訓練不但能鍛鍊身體還能加速燃燒脂肪的代謝。交替間歇訓練不但節省時間、效率也高,也減少運動傷害。但老人不宜。

2.有關節炎病人是否應該避免運動?錯!許多膝、肩、髖關節及背部疼痛或僵硬的病人,因為怕痛沒辦法做運動,導致關節處更僵硬疼痛。其實運動卻是減輕疼痛和僵硬的最好方式,可以採用游泳或水中有氧的運動方式。

3.重量訓練是燃燒能量與脂肪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但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才不至於形成運動傷害。此外,在室內做仰臥起坐、伏地挺身、跳繩等亦是不錯的選擇。

4.過去強調每天3次;每次30分鐘;心跳要達130下或稍微流點汗。我們不得不承認做得到的現代人少之又少,所以,現在強調的是多活動。研究指出每天長時間持續的緩和活動,如:步行、做家事、園藝活動,其效果不下於短時間的劇烈運動。因此,建議除了過往的運動處方外,應額外增加下列三項建議:
(1)每日從事緩和運動:例如:公園散步、蹓狗。
(2)盡可能避免長時間維持坐姿,如:縮短看電視、使用電腦的時間。
(3)少使用電子產品,如:少用洗碗機;自己動手洗洗碗盤。少用電視遙控器、少搭電梯、自己親自倒垃圾等等;目的是多走路消耗能量。

5.上班工作多騎腳踏車,或走路上班。

6.「健走」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健走的好處不但可強化心肺功能,還能燃燒大量脂肪達到減肥效果。標準健走姿勢是上半身不能向前傾,手肘必須彎曲成90度,擺動時雙拳微握,往前擺時不能超過胸部、向後擺時停在腰部,擺動愈快、走路的速度就會愈快,還能運動到胸大肌與背肌;下半身邁步的步幅與走路時相同,但踏地時要以腳跟先著地,同時注意讓膝蓋保持彈性,才能避免健走造成肌肉拉傷、關節受損等運動傷害。

7.善於利用各種類型的健身器材、電動。如:跑步機。

8.辦公室簡易脊椎運動:強調脊椎保健,抬頭、挺胸、骨盆做前傾、後傾運動。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姿不翹二郎腿,脊椎不要彎曲;脊椎正,人就正就不易產生疾病。

9.有時間學學太極拳、簡易瑜珈等。

10.規律運動可以提高代謝率有助熱量燃燒、減輕體重,還可以減低胰島素阻抗及降低血壓、血脂,但絕對不是三天捕魚、兩天曬網,而是持之以恆的運動。


身體活動不足是全球性的問題,對個人健康與國家經濟影響與日俱增,所以強調適當運動是一個重要課題。「預防重於治療」及早改變生活型態,實行運動防治疾病原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的不二法門,才能享有健康人生,讓慢性疾病不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