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January 2012

脊椎狹窄症候群(Spinal stenosis syndrome)


腰痛、腳麻無知覺... 小心脊椎狹窄症!


椎管是神經的通道,椎管狹窄是指神經通過的管徑(spinal canal),因為硬或軟組織佔住空間,使得通過其間的脊髓受到壓迫,而產生種種神經症狀。硬組織可為骨刺或先天性脊椎狹窄(15-20歲即發生),軟組織可為椎間盤、韌帶、增生纖維組織等。

脊椎管是由脊椎骨的椎體、椎弓與椎板圍繞形成的一個管狀空間,管內有脊髓及尚未離開椎管的脊神經根叢。脊椎管分內、外兩口,內口位於中央,多呈卵圓形,有脊髓通過其間。外口多呈鑰匙眼形,少數呈三角形,脊神經由此穿出。椎管前方為椎體及椎間盤,後方為黃韌帶及小面關節。椎管內不僅通過神經根,也通過小動脈、靜脈叢、淋巴管及竇椎神經,所以神經根在椎間管內的實際活動空間有限。

當脊椎管因某些原因發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改變(如椎間盤間隙狹窄、小面關節肥大、黃韌帶增厚等),導致一個節段(兩節椎骨間)或多個節段的一處、或多處脊椎管腔變窄時,位於椎管內的神經便受到卡壓,導致肢體痠麻痛與無力等臨床症候群

病因:

先天: 是指椎管先天發育較窄,在同樣的組織退變增生情況下,容易引起症狀。
 
後天: 是由於退變、損傷或手術等原因引起。可能原因包括黃韌帶肥厚、骨刺、小面關節骨贅、硬膜外粘連、脊柱滑脫、椎間盤突出等。其中以黃韌帶肥厚與椎間盤突出引起者最為多見。

1. 發育性脊椎狹窄:(又稱原發性椎管狹窄) 這種椎管狹窄,係由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故椎管的前後徑和左右徑都一致性狹窄。椎管容量較小,所候任何誘因都可使椎管進一步狹窄,引起脊髓、馬尾或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症狀,如橫管橫斷呈三葉形常可使側隱窩狹窄。

2. 退變型椎管狹窄:又稱繼發性椎管狹窄,主要是由於脊椎發生退行性病變所引起。因脊椎有退行性病變,椎間盤萎縮吸收,椎間隙變窄,環狀韌帶鬆弛,脊椎可發生假性滑脫或增生。更由於脊椎鬆弛,椎板及黃韌帶可由異常刺激而增厚(如椎板厚度超過5mm,黃韌帶厚度超過4mm,即為不正常),硬膜外脂肪可變性、纖維化,使硬脊膜受壓,引起一系列馬尾及神經壓迫或刺激症狀。

退化性腰椎狹窄症:

大部份人的腰椎共有5節,若由側面看,正常的情況下由上而下應呈一微向前凸的曲線。每節腰椎骨之間以椎間盤、關節突及椎骨板相接,在關節外包覆有關節囊。另外還有韌帶、肌腱等軟組織將腰椎骨包裹著以維持腰椎的穩定及功能。而在腰椎骨體及椎骨板之間有一個空間讓脊髓及脊神經根通過。如果腰椎因退化造成的骨刺(不平整的骨突物)或因軟組織鬆弛肥厚而使這個讓神經通過的空間變得狹窄造成神經壓迫,就可稱為退化性腰椎狹窄症。

腰椎狹窄較常見於60歲以上人口,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大部份發生在第3、第4腰椎及第4、第5腰椎之間。退化性腰椎狹窄的症狀常是日經月累慢慢出現的,病患 常感覺到沿著背部、臀部、大腿及小腿後方有酸麻痛等現象。較嚴重的病人走一小段路便會出現麻痛無力無法再走,更嚴重時連休息也會麻痛,甚至會影響排尿或失禁。

脊椎滑脫性狹窄:

如病人有脊椎崩裂症或腰椎峽部不連,常可發生脊椎滑脫。當有脊椎滑脫時,因上下椎管前後移位,可使椎管進一步變窄。更由於脊椎滑脫,可促進退行性變,峽部纖維性軟骨增生,更加重椎管狹窄,壓迫馬尾或側隱窩內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

3.醫源性椎管狹窄:由於各種手術治療的刺激,尤其是施行脊椎融合植骨術後,常可引起棘間韌帶和黃韌帶肥厚或植骨部全部椎板增厚,結果使椎管變窄壓迫馬尾或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外傷性椎管狹窄,當脊椎受到外傷時,尤其是當外傷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脫位時常引起椎管狹窄,壓迫或刺激馬尾或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
其他骨病所致之椎管狹窄症,如畸形性骨症和氟骨症等,均可因椎體、椎板、和軟組織增厚而使椎管內容減小,壓迫或刺激神經根引起椎管狹窄症。

種類:
  1. 環形椎管狹窄 (Central Stenosis):指脊髓神經通道的椎管狹窄。
  2. 側隱窩狹窄 ( Lateral Recess Stenosis):指小面關節內側,神經根離開椎管處的狹窄。
  3. 神經根管狹窄 (Foraminal Stenosis):指脊神經穿出的椎間孔狹窄症
 

脊椎狹窄的主要症狀包括:
  • 小腿疼痛,通常是兩腳 (走路或站立時,更嚴重)
  • 小腿及大腿僵直。
  • 小腿酸麻或無力。
  • 下背疼痛。
  • 小腿感覺疲勞。
  • 運動(像走路)期間小腿會有痙攣疼痛,休息就會緩解(假性跛行)
一些嚴重脊椎狹窄的病人會形成習慣彎腰向前的姿勢走減輕症狀。脊椎狹窄也會發生在頸部(頸椎),但不像下背部(腰椎)脊椎狹窄那麼常見,脊椎狹窄的症狀包括:
  • 頸部活動的角度受限,但通常不會有脖子疼痛的情形。
  • 手臂酸麻及無力。
  • 不規則的走路方式(不規則的步伐)
  • 下背痛:椎管狹窄症狀通常緩慢出現,主要以下背痛來表現,走路及站立時疼痛加劇,病人行走時身體常常往前傾,並需要常常坐下來休息疼痛才會減輕。
  • 間歇性跛行:椎管狹窄可能壓迫血管,使神經根或馬尾的血流減少,造成典型的神經性間歇性跛行。此外有些人先天就有頸椎及腰椎椎管狹窄,有些人脊椎發育不良,頸椎及腰椎椎管比正常人狹窄。這些人在年輕的時刻沒有甚麼症狀,因為椎管相對的比脊髓或馬尾大,但因為沒有預留空間(沒有本錢),所以年紀大時很快就出現椎管狹窄的症狀。
  • 腰臀腿放射狀疼痛:患者可能出現下肢放射痛與麻木,有時為單側、有時為雙側。
假如有下列的情況,脊椎狹窄的風險會增加:
  • 年紀大於60歲。
  • 脊椎曾經受過傷或會影響脊椎的疾病,例如:脊椎炎(脊椎關節的發炎)
  • 脊椎滑脫症(因為關節的缺損,而使一節脊椎在另一節上滑動)
  • 軟骨發育不全侏儒症(遺傳性的疾病,會造成手腳的骨胳不會長至正常大小並且椎體也會不正常生長)
  • 骨性關節炎(一種關節軟骨的疾病)

治療:
在診斷上除了醫師的臨床經驗及檢查之外,核磁共振攝影則提供更好也更清楚的影像可做為手術前的評估與參考。本病是由於椎管狹窄,引起硬脊膜和神經根受壓而出現臨床癥狀。本病治療以非手術為主,少數癥狀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 物理治療:以電療、熱敷、力療等方式,來促進肌肉血液循環,緩解痠痛。此類治療對於解除神經根壓迫幫助不大,但對於因壓迫導致的周邊肌肉攣縮疼痛,則有些幫助。
  • 藥物治療:給予類固醇或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抑制免疫系統運作,控制炎症反應。給予肌肉鬆弛劑緩解肌肉攣縮,或給予止痛針注射等。藥物治療有劑量限制,長期服用對肝腎代謝造成負擔,並可導致消化不良。藥物無法抑制椎管的繼續狹窄。
  • 手術治療:因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原因造成的椎管狹窄,可用手術切除突出髓核與贅骨,以擴大管徑方式來改善神經壓迫現象。不過由於手術會改變脊椎力學,增加小面關節與韌帶的受力,並加重鄰近椎間盤的負荷,因此術後可能引發韌帶肥大、小面關節骨刺、及椎間盤突出或間隙狹窄,形成又一次椎管狹窄症。
嚴重的症狀會限制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及影響其生活品質,假如經過3個月以上非手術的治療而症狀仍然嚴重,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是以神經減壓術為主要手術,但如併有椎間盤退化性疾病或脊椎不穩定,也應同時處理,以達好的醫療品質。總之,脊椎狹窄症是種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疾病,若發現相似症狀,需儘快找專業醫師做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