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8 September 2013

太極拳是甚麼 (1)

自楊祿禪將太極拳帶到北京,經過二百年的化生,流行,太極拳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一種普及性的運動。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人練太極拳。為了要普及化,太極拳已被改得愈來愈簡單,由困難的內動變成偏重於外形,包含了戲曲功架及舞蹈表演形式。武術方面的運用已漸被遺棄。太極拳變成中看不中用的體操。但這種改變對促進太極拳的普及實是功不可沒。

以前太極拳有「十年不出門」的說法。在現今生活節奏如此急速的時代怎能要求為生活折腰的人們,花如此多的時間去練拳?670歲的退休人士學習能力及記憶力都開始退化,要練到高層次是一件困難的事。

現時立心追求太極拳真理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明師難尋,亦欠時間與毅力。大部份流行拳種都是慢慢的移動手足,由外動牽動內府,與一般體操無異。其實太極拳是要求用意念按次序催動及鬆開體內關節及肌肉,功夫越深,體內受意念指揮的部份越多。每一動都涉及多次內動,由內動催動手足。因此拳練得如此慢。要知太極拳非為慢而慢,慢是為了做足內動的要求。因為以內動為主,健身效果比外動為主的練法更顯著。
太極拳是內家拳術,與形意拳,八卦掌合稱三大內家拳術。曾經有人以魚作比喻:太極拳是魚頭--敏感度極高;形意拳是魚身--充滿爆炸力;八卦掌是魚尾--喻其靈活性。






三家拳術都有其獨自的發勁方法,修練方式亦不相同。但只有太極拳主張用意不用力,力從人借。力從人借之真義是借用地心吸力,即是學會利用身體重量壓到地面而產生的反彈力,作為活動的能源。能把握此技巧,能源用之不竭。

我們自嬰兒開始學習翻身、走路都是與地心吸力相抗,一舉手,一投足皆是用本身力量抗衡地心吸力。隨著我們成長,用力已是一種習慣,要改變此活動的習慣是極之困難的事。借地心吸力的法門就是將身體每一個部份放鬆,將重量全交給地心吸力。王宗岳拳論要求偏沉則隨,正是啟發太極拳活動的能源要旨。身體愈多部份放鬆,反彈力便越大。太極拳要求練放鬆,就是這個原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