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July 2015

伸展運動

圍繞在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例如肌肉、結締組織以及皮膚,它們的柔軟度及活動度加上適宜的關節活動度,對正常的活動度而言是必要的。軟組織及關節有足夠的活動度,才能預防軟組織的傷害及再次受傷。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攣縮、活動度降低的原因有:

(1)長時間固定
(2)結締組織或神經肌肉方面的疾病
(3)外傷引起的組織病變
(4)先天或後天的骨骼變形

當軟組織長時間攣縮時,將會使肌力改變並喪失正常彈性,無法產生最大肌肉張力,而造成緊繃無力的現象。任何原因造成肌肉的柔軟度喪失,都會引起來自肌肉、結締組織或筋膜的疼痛,而降低肌力。

治療性運動 therapeutic exercise 是一種由物理治療師利用自然生理的原理,來帶動患者的肢體產生適度的動作或姿勢,而達到伸展關節組織、強化肌肉收縮、增進動作協調、減輕水腫疼痛、降低肌肉痙攣等目的之治療方式。運動治療是物理治療師專業訓練的一部份,在物理治療師的執行或督導下完成的運動治療,可有效地增強肌力、促進動作功能,且可減輕因運動不當而延緩療效或造成傷害。

因軟組織攣縮所造成的關節活動度受限,可用被動伸展運動加上主動抑制技巧及放鬆技術加以治療。伸展是一個通稱的名詞,泛指可以延長病理性縮短軟組織的治療操作,而藉以增加活動度。因此,伸展運動的目標就是要重新獲得或重新建立正常的關節活動度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活動度。在給予伸展運動之前,除了應了解伸展運動的適應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項之外,並需先藉著低強度的主動運動或治療性的熱療將欲伸展的組織加溫。在伸展過程中若肌肉微溫,能使軟組織較易於被伸展。

用於醫療的運動治療的方法很多,與物理治療相關的方法包括伸展運動 (flexibility exercise)、主動運動 (active exercise)、阻力運動 (resisted exercise)、功能性運動 (functional training) 等手法。物理治療師使用這些運動方法,乃針對不同的人體組織不同的失能情形,提供特定的運動方式及模組,以改變其生理現象。譬如健身房中常見的啞鈴運動,大家都知道可以增進肌力,這就是阻力運動中的一種。亦即針對一個或一群特定的肌肉,定期施以阻力訓練,故能達到增進肌力的目的。然而並非所有的肌肉都可以使用啞鈴訓練,或者用最重的啞鈴就可以最快的訓練肌力。訓練不當會使所訓練的肌肉或臨近組織受傷。


因此了解運動治療的概念相當容易,但判斷使用運動治療的時機、方法、以及模組化的運用,則是需要物理治療專業的訓練。

Wednesday 15 July 2015

重症肌無力

何謂肌無力症?

肌無力症為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臨床的症狀變化多端,在緩解期病人可如正常人,在藥物控制期會有部份肌肉無力,無法控制正常;危象時,因呼吸肌肉無力會有生命的危險,需要加護病房照顧。

慢性病人對於疾病的觀點要有三個階段去突破,第一階段是「業餘的病人」對此病還不甚瞭解,對於日常生活的不便已稍可克服;第二階段是「職業的病人」對此病瞭解甚多,對於日常生活的不便已減至最低,對於嚴重的不適症狀,也已有一套克服的方式;第三階段是「正常人帶有症病」這是最高層次的境界,病人已不再自認為是病人,而是健康人帶有疾病,這些病人的心態已克服他不再是病人而是正常人附帶有疾病,如正常人帶有感冒的情況相似,日常生活的不便他都能克服,在這種心境之下,病情會較穩定,不再起伏,也少有危象的情況發生。

對於這種多樣化的慢性病,要如何與疾病相處是很重要的,人們對此疾病不甚瞭解,得病之後又感到特別的惶恐無助,加上心情的因素也多多少少會影響病情的起伏。


肌無力症的英文叫做MYASTHENIA GRAVIS,意思是「嚴重的肌肉無力症」。此一名詞從十九世紀末被提出至今已超過一百年,經過科學家不停的研究, 對其致病機制的了解及治療,均有相當的成就,大多數的病人情況得以改善, 所以並不是患此病的病人就一定是嚴重的。 




肌無力症是一種會導致肌肉無力、易疲勞的疾病,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神經無法有效的把其訊號傳至肌肉所引起的,它會影響到許多不同的肌肉, 例如控制眼球的肌肉,控制臉上表情、咀嚼、說話、吞嚥的肌肉以及四肢。 

由於每個人受影響的肌肉不同,臨床症狀也就不盡相同。有百分之90的病人, 眼睛週遭的肌肉會受影響,於是出現眼皮下垂或視力模糊(複視)的現象。 這些病人往往會先求助於眼科醫師。少部分的病人症狀侷限於眼睛, 但大部分的病人會出現其他肌肉無力的症狀,例如吞嚥困難、講話變小聲或出現鼻音、 下巴往下掉、四肢無力等,最可怕的是呼吸肌肉的無力,嚴重的話,甚至可導致死亡。 呼吸肌的無力,常因身體遭受一些壓力時而引發,例如受到病菌感染或懷孕時。 



肌無力患者的症狀常是起起伏伏的,無力通常在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後較明顯, 或是在傍晚或晚上出現症狀加重的現象,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便會減輕。 肌無力症的病程也是因人而異,有人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病情變化很大,也有人病況長期維持穩定。 




肌無力症的致病機制是什麼呢? 
我們的肌肉要運動, 就要靠運動神經釋於一種化學物質稱為乙醯膽素,乙醯膽素與其接受體結合後,才能產生足夠的電位變化來引起肌肉運動。乙醯膽素分解脢則將它分解,使電位恢復。 肌無力症的病人,因為體內產生了一種乙醯膽素接受體的抗體,進而導致接受體的破壞與數目的減少, 使神經與肌肉間的傳導功能受損。 

目前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胸腺的手術。使用的藥物有乙醯膽素分解脢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 胸腺因為被認為與引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有關,所以切除胸腺,也可使某些病人症狀得到改善。





依各醫院的統計,約有近8成的患者症狀好轉。當症狀轉劇或呼吸功能不足時, 就必須使用血漿置換術及呼吸輔助裝置了。

Tuesday 14 July 2015

做伸展運動對身體有益

您完成每天的晨跑,做了一些俯臥撐,準備衝個澡然後去工作,在壓力下坐著度過剩下的一天時。會感到跑步使您的腿筋和四方肌緊繃,久坐使您的臀部屈肌緊繃,壓力使您的胸口和肩膀緊繃。最終,如果您繼續忽略伸展,您會發現您有姿勢不正,關節或背部疼痛,有一天醒來不能彎腰繫鞋帶。

隨著我們變老,靈活性會首先變差。如果不經常做伸展運動,您的步幅會縮小,舉重物會困難。但這些可以通過靈活性運動改善。

伸展也能幫助改進姿勢。通過打開關節,放開肌肉和創造更多活動性,伸展不僅改進血液循環,還將創造空間使身體站得更高。通過改進姿勢和加大活動範圍,平衡功能會變得更好。有了更多的活動性,更多行動範圍和更好的血液循環,個人的自我感覺會更好,從而壓力會較少。以下是一些伸展的方法:

靜態舒展

可在您的關節和周圍的肌肉活動範圍內活動,而又保持被動。它不要求肌肉主動運動,而是利用外力,例如您的體重、夥伴或者機器來推動您伸展。堅持每個伸展動作1030秒。

態舒展

態舒展指在主動運動時,您有多大的活動範圍。例如,如果您盡量向上踢腿,您就在動態地舒展腿的後部。通常,運動員用動態舒展熱身,使之具有其運動項目所需的靈活性,動態舒展運動被設計為打開某些體育運動時,需要全方位活動的身體區域。

「堅持放鬆」肌肉舒展

這種伸展形式經常需與夥伴一起完成,包括目標肌肉群的舒展和收縮。雖然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舒展形式,做之前應該花時間進行熱身。首先對目標肌肉群做被動舒展,達到溫和的難受程度,堅持10秒鐘。然後,讓一個夥伴向伸展的相反方向加力,您抵抗它約6秒。然後放鬆並且再做一次被動舒展,堅持30秒。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每個星期做伸展運動23次。舒展每塊肌肉達到溫和的難受程度,按照「堅持放鬆」技術做靜態伸展(堅持1030)。重復每個舒展動作34次。這當然是一般的指導原則。如果您每天都要用某些肌肉,則每天舒展那些肌肉。做伸展運動,對身體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