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October 2013

5種食品 男人多吃更健康

男女之間不僅體格不同,對健康與營養的需求也有差異。雅虎健康新聞報導列出了5種食物,富含男人最需要的營養成分,包括Ω-3脂肪酸、鋅、番茄紅素、鎂、維生素B族、葉酸、抗氧化劑、維生素E等等。

1.    脂質魚類
美國心臟學會推薦吃魚,特別是脂質魚類,每週至少吃上兩次。脂質魚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營養。最好的一些魚類選擇包括沙丁魚、鯖魚、湖魚、虹鱒魚、金槍魚、鮭魚、鳳尾魚和青魚等。這些魚類的營養成分特點是含有高蛋白質、低飽和脂肪,以及豐富的鈣和有益心臟健康的Ω-3脂肪酸。
以脂肪為例。以盎司來計算,相較於瘦牛肉含量95%的小餡餅,野生銀鮭魚含有瘦牛肉餅一半的飽和脂肪,並含有更多的蛋白質。
但不像漢堡裡面的飽和脂肪會大大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產生,鮭魚體內含有的Ω-3脂肪酸,對人體血液的循環系統有清潔作用,能夠減少血液粘質和凝塊,降低血脂水平和血壓。Ω-3脂肪酸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心髒病和中風風險,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2.    全燕麥
燕麥是微量元素錳和硒的極好來源,也富含色氨酸、磷、維生素B1 (硫胺)、食纖維質、鎂和蛋白質。一杯煮熟的燕麥,能夠提供超過6克的蛋白質,幾乎超過所有的早餐穀類食品,也遠勝於那些以小麥或玉米為主的早餐食品。
哈佛大學研究者對21,376名參與者進行的一項為期20年的研究發現,每天吃全麥穀物食品的男性,心臟衰竭的風險降低29%。燕麥含有一種可溶性纖維,叫作β-葡聚醣。這種成分對身體極其有益,能夠幫助減少血液中的脂肪,預防導致心髒病、中風和血栓風險的動脈硬化;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刺激白血細胞活性,促進身體免疫反應,穩定血糖,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3.    番茄
番茄及其衍生製品,如番茄醬,包含多種支持身體健康的營養成分。它們是強效的抗氧化劑番茄紅素來源,而且不像其它種類食物,如西瓜和番石榴中含有的番茄紅素,番茄全年到處都可得到。
研究發現,較高的番茄紅素消費和較低的前列腺癌發生率之間有強烈的關係。而前列腺癌是造成男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除表現出預防效果外,番茄紅素還能夠抑制現有的癌症以及減少惡性腫瘤。對胰腺癌也有預防效果。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在男性中更多發生。研究還表明,其能夠促進不育男子的精子濃度。另外,番茄還含有抵抗肺癌的酚酸,而肺癌是導致美國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4.    蘑菇
蘑菇是一種強力的免疫刺激劑和免疫調節劑。它們能夠在腐朽的東西上茁壯成長,本身是一種極好的解毒劑,靈芝已被證明,能夠減少50%導致癌症發生的自由基。各種外來的蘑菇品種都有益健康,在當地的食品店或農夫市場都可買到。
以雙孢蘑菇為例。雙胞蘑菇是硒、銅、鉀、磷元素和色氨酸、維生素B2(核黃素)、B3B5的豐富來源,鋅、錳、蛋白質和維生素B1B6含量也很高,另外,還能夠提供相當數量的葉酸、膳食纖維、鎂、鐵和鈣。

B族維生素對身體非常益處,能夠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和降低膽固醇水平,穩定血糖,協調肌肉和神經活動,幫助神經細胞發育,協助調節情緒和心臟功能。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硒,能夠治療男性不育,預防帕金森氏病;還能夠促進損壞的DNA修復,抑制癌細胞擴散,刺激癌細胞死亡。而且蘑菇幾乎可以附加到任何食品中,煎蛋卷、皮薩、意大利面,特別是番茄醬類食品,都可加入蘑菇。

5.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構成了陸地、海洋以及淡水中最大的動物群體之一。雙殼貝包括蛤、蚌、牡蠣和扇貝類等軟體動物,是提高男性健康的極其豐富的獨特營養組合。這些都是低熱量的含鐵蛋白質的豐富來源,飽含鋅和維生素B12

以蛤蜊為例。蛤蜊含有超級豐富的鐵、錳、磷、維生素B12 和維生素C,也是菸酸、鉀、核黃素、硒和鋅的很好來源。三盎司的蛤蜊只含有63卡路裡的熱量,但你可以從中得到11克蛋白質、每日建議補充鐵元素吸收量的 66%,以及維生素B12每日建議量的700%。

維生素B12在世界營養家族中佔有重要角色,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能夠幫助消化和從食物中充分吸收營養物質,對抗慢性疲勞,幫助發出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提高睡眠質量;還有利於保養紅血細胞和神經細胞,幫助形成DNA。鋅有助於平衡血糖,提高嗅覺和味覺,支持免疫功能,對男性升值健康也發揮重要作用。


Tuesday 29 October 2013

喝咖啡,輕鬆確認你的肝臟解毒功能

咖啡因的解毒途徑最單純,它只需要經過第一階段解毒作用,就可轉化成無毒的水溶性「脫甲基化產物」
(Demethylated products),不需進入第二階段。為何有人喝一點咖啡(或濃茶),就會心悸、亢奮、睡不著,有人卻喝完後依舊可以呼呼大睡,一點影響都沒有?這就是每個人第一階段解毒功能強弱最明顯的差異性。喝咖啡容易失眠的人,是因為他們的第一階段解毒功能較弱,所以血液中咖啡因四處亂竄,咖啡因一直在興奮神經系統,所以當然睡不著。另一種人,由於第一階段解毒功能較強,所以咖啡因很快被解毒成不具興奮性的終端產物,所以神經系統不受刺激,當然就一夜好眠了。

喝咖啡容易失眠好?還是不易失眠好?










不同的人,第一階段解毒功能的差異性可高達五倍之譜。到底第一階段強好還是弱好?換句話說,喝咖啡容易興奮好?還是不容易興奮比較好?這是一個非常實用、而且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只攸關你該不該喝咖啡,更關係著你會不會得癌症、肝病、免疫疾病……等等關鍵問題!怎麼說呢?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解毒功能,都是許多毒素要在體內解除毒性不可或缺的過程,但是問題在於第一階段所產生出來的水溶性中間產物實在毒性太強,就好像「燙手山芋」一樣。如果第一階段生產了「燙手山芋」,第二階段沒有在最短時間內,快速地把這些「燙手山芋」變成安全無毒的產品,那麼,這些「燙手山芋」就會去搞破壞。例如,去破壞細胞膜,導致肝細胞損傷或壞死,或是進入細胞裡面去破壞DNA,導致細胞突變,變成癌細胞。

或者寧願失眠比較好

所以說,到底第一階段解毒作用應該要快還是要慢?答案是要剛剛好!這兩條生產線應該要很有默契、銜接無暇,第一階段一但產生「燙手山芋」,馬上丟給第二階段處理,絕對不可以「塞車」!如果第一階段太快,第二階慢吞吞,「燙手山芋」滿天飛,那麼這個人可能很容易得癌症、肝病,或免疫系統疾病。換句話說,自己毒自己。如果第一階段慢吞吞,第二階段很快,那麼這一個人,可能喝咖啡很容易心悸、失眠,但卻不容易得癌症、肝病、免疫疾病。如果兩者給我擇其一,我寧願選擇後者(雖然兩者都不好,這叫做兩害相權取其輕)。很巧,剛好我真的是這種人,喝一點點咖啡就睡不著覺,也對很多化學物質非常敏感,但從好方面來說,這卻是一種保護性。

喝咖啡容易失眠的人,體內容易堆積毒素!

不過,第一階段如果真的太慢也不好,很多飲食環境中的毒素在體內塞車,進不了第一階段,這些脂溶性毒素就會在體內累積,日後造成更多的問題。所以最佳的情況,是要同時強化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讓這兩個途徑都很有效率,而且合作無間,既不會庫存「垃圾毒素」,也不會產生「燙手山芋」,趕緊把毒素變成無毒的東西排出體內,維持體內的清爽。


Thursday 24 October 2013

運動鍛鍊 你做對了嗎?

許多人會藉由運動的方式讓自己擁有更好的體力與健康,但如果運動不慎,則可能會造成「運動越多,損傷越多」。

一位40幾歲的男性,身體從外觀看感覺非常的強壯,他經常從事體育運動,例如:打球、跑步等。但由於他雙腳的小腿以下發麻。 判斷應是屬於腰的問題,於是便從腰部開始進行治療,將腰部鬆開,症狀就獲得改善,後來我建議他從事其他運動。因為目前他所從事的運動並不適合他,才造成腳麻。

既然是經常運動,到底錯在哪了呢?就是他沒有練到內科,他練了肌肉,而且練到最後把肌肉練緊了,反而使兩腿的神經受到擠壓,而引發腳麻

他所做的體育運動,打球、跑步,這些全是西方人講的運動,不是古老東方講的可以健康養生的運動,例如:太極、八卦之類。所以他老是外練筋皮,沒管內部。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說起來不可思議,其實關鍵是錯選了不適合自己的運動,所以老不健康。

運動會讓人感到舒服且精神好。雖然運動有活血的效果,但如過份緊張,把肌肉練緊了,便會有返效果。

運動必需保持經常性,如果1個禮拜只動1次,年輕人也許沒問題,但是到了3040歲以後,肌肉彈性不佳,歇了6天只動1天,肌肉便會產生跟不上的狀態,此時如果不做熱身或做得不夠,也未進行放鬆運動,便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因此如果你是屬於1個星期只能動1次,建議不要從事強烈、劇烈的運動,那樣對身體反而弊多於利,還不如少動。


如何選擇適合的運動?這取決於運動強度,如果運動強度不大,對心肺都有幫助,但運動強度過大時,對小朋友而言,刺激其強壯的效果比較明顯,但40歲就不然。因此,如果你已經40歲以上了,自己所從事的運動並未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甚至過後經常有疲勞感,總覺得這兒疼、那兒疼,此時便應該留意去尋找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才能更健康。


Tuesday 15 October 2013

睡眠不足恐導致脂肪肝糖尿病與過重

很多美國人一天睡不到健康的7-9小時,但早上6點就要起床做運動。專家認為,這樣的作息會影響我們脂肪細胞的反應。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內科醫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報告稱,睡眠不足對脂肪細胞有傷害,對胰島素反應力會降低30%。長期如此,會導致二型糖尿病、脂肪肝與過重。

馬里蘭州吉維蔡斯(Chevy Chase)睡眠與清醒障礙中心的埃姆薩冷(Helene Emsellem)稱,這份研究舉出了許多的實證顯示「我們的睡眠與自身身體健康,以及體重有密切關係」。

很多美國人都不清楚一天需要7-9小時的睡眠,根據疾病控制預防局(CDCP)統計,有20% 美國人平均一天睡眠少於6小時。

《內科醫學誌》這篇論文的作者是如何研究脂肪細胞的呢?芝加哥大學馬菲白拉迪(Matthew Brady)與其同事召集了七位自願者,都是年輕、苗條與健康的,同意在實驗室中一天睡眠8小時。頭4天,受試者允許1天睡8.5小時,1個月之後再回來,連續4天,1日睡4.5小時,再去測量其脂肪細胞狀況。

馬菲白拉迪驚訝的表示,脂肪細胞對睡眠減少反應十分明顯。當脂肪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靈敏時,會有一些壞的徵象發生。脂肪細胞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儲存脂肪的。他還說,當脂肪細胞在細胞內時,可以為細胞所利用,但是如果細胞開始對胰島素不敏感時,脂肪就會跑出細胞到血液循環中去。

當脂肪在體內其他位置開始堆積,若在肝臟堆積,就會引起脂肪肝,這會影響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造成代謝疾病。

年輕的受試者得到足夠的睡眠後,脂肪細胞會回復到原本的正常狀態,我們的身體又會回復到依據食物攝取量的多少來決定我們的體重。

埃姆薩冷表示,我們的身體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身體就會儲存更多物質在體內,如脂肪細胞。

如果一天少睡半小時,身體對少睡的部分會累積。英國華威大學卡普喬(Francesco Cappuccio)教授說:「即使是小小的改變身體都會有大變化。」



Monday 14 October 2013

破解肝病的迷思

肝病...是亞洲人的「國病」,但不少民眾對它還是仍很陌生,根據去年網路調查發現,有高達9成的民眾以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顯見一般民眾對肝病存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迷思,而這些錯誤迷思常讓肝無端端"背了黑鍋"....

以下為大眾破解一些人對肝病所引起的種種誤解....
--膚色偏黃....不一定是黃疸
臉上膚色偏黃常讓民眾直覺聯想到肝臟有問題,事實上除非膽紅素高到某一個程度,才會有黃疸現象,且通常是眼睛鞏膜首先發黃,繼之才會引起全身皮膚泛黃,其原因是因為肝臟發炎得厲害,或是膽囊發炎、膽管有結石等,造成膽汁有排洩上的障礙等造成。

而且有一部分人膚色偏黃是因為剛好吃了太多胡蘿蔔、南瓜、木瓜、蕃薯類的食物或是服用過多葉黃素,造成色素沈澱,雖不容易褪,但不會是健康上的問題。也有人天生膚色偏黃,只要肝功能指數正常,也不用過度擔心。

事實上,肝病確實會使皮膚產生一些變化,除黃疸外,膚色也可能變得比較黑,尤其是肝硬化的病人,皮膚顏色較黑,前胸會出現蜘蛛痣,它看起來中間比較紅,周圍有一些血管擴散,像是有很多隻腳的蜘蛛。肝功能不好的人,皮膚也容易出現紫斑、血腫的情形,因為肝功能不好或肝硬化時,脾臟會腫大,使得血小板降低、凝血因子缺少,造成皮下出血出現紫斑。

--肝斑不是肝出問題
臉頰兩旁出現大片的褐色斑點,一般皮膚科都會診斷為「肝斑」。聽到肝斑兩個字,直覺以為肝臟出了問題,皮膚才會出現肝斑。儘管醫師跟民眾解釋,皮膚肝斑跟肝病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一般民眾仍憂心忡忡地到專科醫生問個詳細。一見到醫生就二話不說直接問:「我是不是肝臟有問題?」

其實,一般人普遍都以為肝斑就是肝有毛病,認為自己病入膏肓求診的人相當多。肝斑其實跟「肝病」八竿子打不著,只是它的顏色像煮熟了的肝,呈深棕色,類似肝臟顏色而命名。肝斑的形成其實與荷爾蒙、懷孕或內分泌等因素有關。 

--皮膚癢...大多不是肝不好
另一個常被民眾誤解的皮膚症狀是「皮膚癢」。有些人有「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的困擾,聯想到可能是肝臟不好,就跑到肝膽胃腸科要求檢驗肝功能,一檢查....大多數皮膚癢的人肝臟都好得很。對肝病患者而言,除非肝病已經很嚴重了,黃疸指數過高,毒素無法代謝時,皮膚才會變得很容易癢。

如果沒有黃疸,皮膚癢通常只是皮膚太過乾燥或是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慢性濕疹或乾癬等疾病,該看的是皮膚科而非肝膽腸胃科。 其他器官疾病如慢性腎臟病、洗腎患者、甲狀腺、副甲狀腺疾病、缺鐵性貧血者,也可能皮膚癢,有些人體內組織胺無法代謝也會引起皮膚癢。

總之,皮膚癢不全然跟肝臟有關,民眾應先到皮膚科就診找出皮膚癢的原因,再做進一步詳細檢查,而不用先自已嚇自已。

--疲倦不等於有肝病
「你累了嗎?」上班上到一半猛打呵欠,一天睡滿8小時還是精神不濟....不少上班族總是有難以言喻的疲憊感,在找不到特別原因下,往往聯想到是不是肝不好。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疲倦感,都不是肝病引起的。引起疲倦的原因很多,大多是生活節奏未調整好、缺乏運動等引起。有時則確實有潛在疾病,如慢性腎臟病、甲狀腺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內分泌失調、自律神經失調等。肝不好引起的疲倦會伴隨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出現疲倦症狀時,先檢視一下,最近生活是否過忙、過累,或是睡眠不足、缺乏運動。排除可能原因之後,再到醫務所檢查,找出引起疲倦的「凶手」。

--熬夜不會爆肝
「爆肝」一詞是目前時下年輕人最夯的流行用語,是「熬夜、操勞」的代名詞。其實並無醫學證據證實熬夜會影響肝功能,或是引起急性肝炎或猛爆性肝炎等。
 
不過,站在保健身體、維持正常免疫功能的立場,建議肝炎帶原者及肝硬化的患者最好還是避免熬夜、太過疲憊,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以維持身體機能良好運作。

--口臭大都是口腔疾病引起
口臭、口乾、口苦也常被民眾誤以為是肝有問題。口臭分為非病理性、病理性兩種。非病理性的口臭主要是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後,口腔有異味;或者是吃了像韭菜、洋蔥、蔥等含硫物質的蔬菜,或其他食物造成的。

根據統計,有高達8、9成以上的口臭,來自於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黏膜炎等,因口腔裡的食物殘屑腐爛,受細菌感染,因而發出難聞氣味。只有少部分人的口臭,是因腸胃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肝病或是鼻竇炎所致。

腸胃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肝病或是鼻竇炎等疾病引起的口臭,氣味不同於口腔及食物引起的味道。胃酸逆流導致的口臭常是酸腐的氣味,慢性肺病造成的口臭多是因為張口呼吸導致口腔乾燥或是肺部的蓄膿所引起,糖尿病患者味道聞起來是臭中帶甜的丙酮味,腎臟病患則是類似臭雞蛋及尿味的阿蒙尼亞味,肝病患者則是帶有泥土以及果香的爛蘋果味(常說有阿蒙尼亞味????請確認),鼻竇炎的味道則是魚腥味。

肝病為何會引起口臭?當肝臟機能嚴重破壞時,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有毒物質無法在肝臟被分解,便隨著血液流到腦部,造成肝昏迷的現象。這些物質有時會由呼吸道呼出,所以肝昏迷的病人口腔會有一股異味,跟一般口臭不同。

--嘴破...與肝無絕對關係
嘴破常被認為是「肝火」引起。但是在中醫裡的肝火,指的是神經系統、循環以及內分泌的失調。

火氣大講的是肝火旺,而肝火旺會出現像是口臭口苦、喉嚨乾燥、黃小便、便秘、頭痛、臉色脹紅、青春痘、頭皮屑等症狀。其實,中醫裡講的肝火旺並不是指某個器官,而是指一個複雜而息息相關的系統。比較像是西醫所說的自律神經以及內分泌系統。

從西醫角度看,嘴破是因為身體免疫功能變差、抵抗力較弱。嘴破也可能跟消化障礙、緊張勞累、精神壓力、月經失調、維生素缺乏以及病毒感染相關,並非和肝臟有絕對關係。

研究:適量飲用咖啡 有益肝臟健康

上班族喝杯咖啡,可以提神。最新研究報告指出,1天喝上4杯咖啡,可以保護肝臟不受脂肪威脅,減少脂肪肝的形成,研究者表示,未來將提供業者研發類似咖啡因但沒有其副作用的藥物,因為稍早的研究曾指出,咖啡最好淺嚐即可,過量攝取咖啡因可能導致早死。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研究者利用動物實驗發現,咖啡因可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風險,研究者從老鼠取得細胞進行培養,結果發現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促進儲存在肝臟的 「脂質」(Lipid)代謝,減少老鼠體內脂肪肝的形成。實驗中,一天喝進4杯咖啡或是帶有相當咖啡因含量的茶,便可防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飲酒之外造成脂肪肝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或肥胖民眾,約有7成都有這種症狀,美國約有3成民眾有脂肪肝,亞洲的新加坡近年病例則不斷增加,目前除了飲食與運動外,尚無其他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方式。

美國肝臟基金會也建議,擁有健康飲食習慣及運動,才可以讓肝臟健康運作幫助身體代謝,研究者顏保羅(譯音)表示,「這是醫學界針對咖啡因可消除脂質的機制最詳細的一次研究,結果也相當令人興奮。」研究者認為,這次結果出爐將有助廠商開發類似咖啡因,但沒有咖啡因副作用的治療藥物。

雖然喝咖啡對肝臟有益,但稍早一項研究刊登在《梅約醫院學報》報告則指出,喝咖啡一旦沒節制反而會早死。針對4萬多人進行調查後指出,一周狂喝28杯以上咖啡,換算一天約喝4杯以上,會提高青少年早死機率21%,55歲以下民眾,其死亡機率則提高5成。因此,目前一天喝4杯咖啡是人體承受咖啡因正面影響的臨界點。本次研究結果預計今年9月發表在《Hepatology》期刊。




Sunday 13 October 2013

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

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是一種在年輕族群中最常見的膝蓋疼痛病症, 病人以年輕女性及辦公室白領族居多, 在中年女性, 合併有骨關節炎的病人亦會有髕股骨關節疼痛的情形。

造成髕骨軟化症的原因大部份是因膝蓋使用不當所致, 造成髕骨後軟骨磨損發炎。

常見的原因不外乎有下列情況:
骨盆較寬、髕骨位置偏離、大腿四頭肌無力或過緊、膝蓋曾受外傷。其主要發作誘因包含, 先天結構骨盆較寬(Q-Angle較大)、肌肉骨骼較不強壯。生活習慣常蹲跪、上下樓梯多、愛穿高跟鞋。不當運動,跳舞、爬山等。

要了解髕骨軟化症的病因,就必須從它的解剖位置談起:
膝關節是由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脛骨)及膝蓋骨(髕骨)所構成。而髕股骨關節是構成大小腿伸直結構(Extensor Mechanism)很重要的一環,它包含了股四頭肌、髕骨、髕骨韌帶。

髕骨的功能是將骨四頭肌的力量傳遞到髕骨韌帶而帶動小腿,它可以增加股四頭肌的機械力距。髕股要發揮正常的功能, 除了它必須正常的座落在股骨所形成的凹槽內,也必須使得髕四週肌肉及韌帶的拉力保持平衡。如果因為先天性結構異常(骨盆過寬Q-Angle較大)、外傷、或是機械壓力過大(不當運動),就會造成肌肉韌帶及軟骨的不平衡、不穩定、或是發炎的情況, 髕股骨關節開始外翻脫(Patellar-Subluxation), 接著軟骨開始磨損發炎。










髕股骨關節軟骨病變, 髕軟骨軟化, 大致可以分為四期:
第一期:關節軟骨用探針探壓時會變軟凹陷
第二期:關節面呈觸鬚狀
第三期:關節面產生裂隙
第四期:關節軟骨完全磨損破壞
隨著軟骨磨損的程度, 即會產生不同的症狀, 從早期的輕微痠軟到中度的上下樓梯才會疼痛, 嚴重磨損的病人開始站立走路就會產生疼痛。女性穿高跟鞋站立時, 膝蓋往後頂, 這時髕骨承受的力量約為體重的2到3倍, 如果小跑步或上下樓梯, 荷重更達7到9倍, 因此加速髕軟骨的磨損。

許多熱愛慢跑或爬山等運動的婦女, 或是近來流行瑜伽風, 許多婦女因膝蓋過於用力、超過極限而受傷。瑜伽有許多跪、坐及彎曲膝蓋的動作, 上半身的力量壓在膝蓋上, 如果超過負荷, 髕骨就會開始磨損。同樣需半蹲的動作如國際標準舞等, 也會傷到髕骨, 造成髕骨軟化症。

診斷髕骨軟化症可在病人收縮股四頭肌時在髕骨上施予壓力, 病人會有疼痛的感覺, 膝蓋伸直時可以感到病人髕骨內向及外向的被動位移有明顯的差距。髕骨軸向X光可以看到髕骨往外偏移。


80%的病人對保守治療均有良好反應, 主要以:
1.休息及減少運動量 
2.非類固醇抗發炎劑 
3.復健物理治療 
4.整骨治療
5.肌肉強度訓練(股四頭肌訓練) 
6.耐力之訓練,如游泳及騎自行車,但是騎自行車時必須提高座
   位之高度,以減少髕骨關節之應力。
7.功能性之訓練:
   可以行漸進性的跑步,以增加對股四頭肌的控制,可以先行
   前後跑步、再行交叉跑步、橫行跑步、折返跑步等。 
8.護膝使用:
   護膝的選擇以可以固定髕骨防止髕骨滑動的關節支持帶為 
   主。

保守治療無法改善症狀且髕骨仍持續外翻的病人可以考慮行手術治療: 

1.關節鏡手術:
   於關節鏡下將外側較緊的網狀結構、關節囊做鬆弛手術,使
   得髕骨可以較自由的左右移動,此種手術傷口小恢復快,但
   術後仍需使用護膝及肌力的訓練以免復發。
  
2.髕骨外側放鬆手術合併股內收肌縫合手術:
   主要藉由手術方式將外側軟組織放鬆、內側軟組織收緊,達
   到平衡內外側髕骨張力的目的。 

3.髕骨正位手術(Realignment):
   將髕骨韌帶附著處之脛骨粗隆行矯正切骨,往內側移動及墊
   高,以減緩髕骨壓力同時改善外翻情形。



大部分的髕骨軟化症經由早期的診斷及治療都能有效的舒緩膝關節的疼痛, 但最重要的還是必須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避免髕骨承受過大的壓力, 才是預防膝蓋疼痛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