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發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
叢發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屬於原發性頭痛,也被稱為「自殺性頭痛」,是最叫人「頭痛」的一種類型,病患的頭痛程度非常劇烈,有人形容其疼痛程度更勝於生產時的疼痛,並且,這些頭痛常聚集於某些特別時節接連發生,經常讓病患苦不堪言! 而患者平均要8年多的時間,才會被正確診斷出病因。
叢發性頭痛的發病年齡:
叢發性頭痛的發病年齡通常為20至40歲,比偏頭痛病患的發病年齡晚了約10年。盛行率小於1%, 男性較容易發生叢發性頭痛,是女性的3至7倍,但此比例有逐年遞減的趨勢,也就是女性病患人數逐年增加。
叢發性頭痛的症狀:
臨床上的症狀除單側嚴重頭痛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會伴隨頭痛同側的自主神經症狀,如結膜充血、眼皮下垂。於最初病程發生時,病患會有連續數週或數月的叢發性頭痛發作,稱作叢發期( cluster periods),大部分病患的叢發期發生於固定的某些時節或月份,其他時間則完全不會有叢發性頭痛的發作,這段無頭痛期,稱為緩解期 (remission periods)。約27%的病人只出現單次叢發期,若兩次叢發期間隔1個月以上的緩解期,則稱作「陣發叢發性頭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相對地,有些患者隨著病程之進行,叢發期會逐漸增長,也就是緩解期可能會逐年縮短,若少於1個月時,或是叢發期超過1年,就稱為慢性叢發性頭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
而典型症狀常出現在年輕或中年男性,往往是突發性一側眼睛及眼框劇烈疼痛,令人難以忍受,根據患者的描述,像是眼睛突然被拳頭搥到,被尖銳物刺到,或像眼睛要爆出來的感覺。除了眼睛及眼框痛之外,患者也常合併同側結膜充血、流淚不止、同側鼻塞、流鼻水症狀。疼痛的範圍可以由眼睛周圍向外側延伸到太陽穴,向後延伸到枕部,或是向下延伸到後頸部。
疼痛要發作時,往往沒有預警,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疼痛頂點。如果沒有適當的藥物治療,患者難以找到緩解症狀的方法,可能在房間中來回踱步,極度不安,什麼事都沒辦法做。叢發性頭痛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容易在睡眠中發作,把人痛醒,所以也有 "鬧鐘頭痛" 的別稱。說也奇怪,即使尚未接受藥物治療,患者頭痛持續的時間也不會超過3個鐘頭,在劇烈頭痛後自然緩解,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麻煩的是,這樣的頭痛會在數周內每天發作,常常都在固定的時間,1天也可能發生好幾次。那種預期頭痛發作,又無能為力的感覺,讓人痛不欲生,所以也有人叫它做 "自殺頭痛"。患者中也有好幾位曾提過想撞牆或是跳樓的念頭。如此反覆發作的頭痛,一個週期大約是6到12個星期,接著症狀可以完全緩解, 數個月或1年間可能完全沒有頭痛症狀。
叢發性頭痛的成因:
目前我們對於這種頭痛的成因還不是非常清楚,研究指出可能和腦部掌管自律神經功能的下視丘功能失 調有關。基因可能扮演部份角色,因為發現一或二等親中有叢發性頭痛的人,會發生此種頭痛的機會也較高。研究發現患者中很多有長期抽煙的習慣,推測吸煙也是可能致病重要因素之一。患者應避免飲酒、巧克力、使用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藥物以減少誘發發作或是加重頭痛症狀。在治療方面,醫師會選擇純氧吸入、翠普登類藥物 (Triptan)、麥角鹼(Ergotamine)、 鈣離子阻斷劑(Amlodipine)、類固醇(Steroid)、鋰鹽(Lithium salt)、抗癲癇(Antiepileptic)藥物...等採取單獨或合併治療,適當的處置通常可以達到有效的症狀緩解。
治療方面:
應該要先避免叢發性頭痛的誘發因子,如:酒、含硝化甘油及組織胺的藥物或食品、揮發性物質(如:溶劑、油性顏料)、午睡、抽菸、體溫上升、情緒問題等。
治療方式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急性期治療與預防性治療。
1. 急性期治療的主要是以類固醇為主,藥物使用約維持2-3週,之後再逐漸減少劑量,希望能盡快緩解病患的頭痛。
2. 預防性治療主要是希望能減少頭痛發生的頻率及嚴重度,避免急性治療藥物的使用過量。
運動與頭痛
很多頭痛患者發現,一旦頭痛發作時,任何身體上的活動都會使症狀加劇。事實上,因日常活動(如爬樓梯或類似動 作)而加劇的頭痛本來就是偏頭痛的診斷標準之一。有證據顯示,在平常規則運動有助於預防頭痛的發作。對於運動是否可以預防緊縮型頭痛及叢發性頭痛上,則沒有明顯有力證據,但可能也有效,至少對於情緒有改善效果。總體來說,規則運動對於大部分的慢性疼痛皆有幫助,而對於那些全身性疼痛(如肌筋膜症候群) 併發頭痛的患者,效果特別明顯。
為什麼要運動
為什麼要運動
有些研究探討運動治療頭痛的效果。雖然這些研究規模小,但結果卻都非常令人振奮。當一個平常不運動的頭痛患者,實行數星期的運動療程(每週3次每次30 分鐘)之後,他的頭痛次數可減到過去的50% 以下。另一個研究比較6週的運動訓練之後,運動組比不運動組在頭痛方面有顯著的改善。
許多研究則是顯示了運動對情緒改善的效果。相較於頭痛需要好幾個星期的運動才看得到成果,情緒的改善卻是立刻見效。參與規則運動計畫的人,隨著運動強度增強與時間拉長,運動者會經歷所謂的runner's high,這是一種因運動使腦部化學物質改變而產生的愉悅狀態,可因此緩解疼痛。此外,一些頭痛預防藥物會刺激食慾而造成體重增加,這時運動可以有減重的效用。仍然可以經由運動得到良好的頭痛改善效果。運動是非藥物治療法中的一部分,而許多患有嚴重偏頭痛及叢發性頭痛的病人可藉由併用運動及藥物而逐漸得到改善。
1.
|
選擇一種容易的運動。走路就是很好的選擇,你只需要一個好伴,一雙鞋,舒適的運動衣,以及安全的場地。不要等待買到某種運動器材或參加某個健身房才要運動,否則永遠都無法開頭。
|
2.
|
選擇你喜歡或至少是不討厭的的運動。瑜伽、動太極、水中有氧運動、快走、或是騎單車都是很好的選擇。
|
瑜珈可以治療頭痛
最近美國頭痛醫學會的官方醫學期刊《頭痛》報導指出,瑜珈能夠有效的降低發生的頻率 (John et al., 2007)。相信對於為叢發頭痛、偏頭痛所苦的現代人,能夠藉由時下盛行的養生活動,減低因為頭痛所造成的不舒服與不方便,是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面對頭痛的問題,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許多患者也接受另類療法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根據調查,頭痛的患者有42% 接受過按摩、30% 運動、19% 針灸、15%整脊、15% 整骨、15% 中草藥治療。2002年一項對73位到頭/頸疼痛診所,就 醫者的調查指出 (Von Peter et al., 2002),有8成5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因為頭痛接受過另類療法;6成表示有助於減輕疼痛; 近9成(88%)表示至少有一種試過的另類療法能減輕頭痛; 所有的受訪者都知道有另類療法。但是有趣的是,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沒有對醫生提起過,曾經接受過另類療法來減輕頭痛問題。
這些年來興起的瑜珈熱潮,藉由呼吸與放鬆的身體運動,成為一項流行的心-身另類治療。多年來,瑜珈使用在減輕長期疼痛的症狀;呼吸與瑜珈結合,有助於減輕長期疼痛患者的情緒問題,減少焦慮與憂鬱。對於在監獄或拘留所的成人或兒童,瑜珈能夠增進睡眠、食慾、與自信,並減輕生理的急躁。藉由增強心理力量與減輕焦慮,呼吸能夠減低對物質的濫用。相關的研究也指出,瑜珈對於壓力、焦慮、憂 鬱、癲癇發作、多發性硬化症、手腕隧道症候群、肌肉骨骼疾病、與心肺疾病等,證實具有療效。
研究中的瑜珈組是為期12週、一週5天、每天1小時的瑜珈課程,由一位瑜珈老師教導一套可以自行練習的動作。並提供練習瑜珈技巧的資料給瑜珈組,讓參加者能夠在頭痛前趨症狀期練習,但不要在頭痛發生時、緩解期與頭痛後期練習。瑜珈課程包含整合的技巧,有體位法、呼吸練習、腹式呼吸、放鬆訓練等,1次練習60分鐘。
研究的結果顯示,相較於控制組,瑜珈組的成員在疼痛頻率、發作持續時間、疼痛程度、疼痛敏感、焦慮與憂鬱程度、藥 物使用、等等都有明顯的減輕。作者表示瑜珈的呼吸方法,是一種能夠平衡自律神經系統,並影響心理及壓力有關疾病的方法。
這種導致覺知平靜狀態的機制有:
增加副交感神經的趨力,舒緩壓力反應系統、內分泌系統賀爾蒙分泌、及大腦視丘部位的激發機制。透過練習瑜珈呼吸的偏頭痛患者,基礎代謝率與自主活動改變的測 量發現,在基礎氧氣消耗量上,右鼻孔呼吸者有37%增加,交互鼻孔呼吸者有18%增加,左鼻孔呼吸者有24%增加。
這可能是瑜珈呼吸中增加腎上腺髓質之交 感神經刺激之結果。藉由瑜珈體位法與深層的放鬆技巧,副交感神經系統可能促進個體生理與心理狀態的協調。此研究的瑜珈練習,是集合一些以放鬆為主的體位 法,並非很高難度的身體伸展技巧。
由於瑜珈有許多不同的派別,技巧與練習方式很不相同,本研究的結果,無法顯示是否不同派別的瑜珈,對於偏頭痛的治療有不 同的效果。由於本研究的結果指標,主要是參加者對問卷的答覆或是主觀感受,難免會有一些預設期待的效果。因此未來如果能夠發展出一些更客觀的評量指標,並且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將有助於進一步確認瑜珈在治療頭痛上的療效。
雖然叢發性頭痛的疼痛程度十分嚴重,病患也飽受此頭痛折磨,不過,隨著致病機轉的研究,加上有愈來愈多的治療方式可提供選擇、誘發因子的避免、適當藥物的使用,再加上病患與醫師的配合,相信必能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