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August 2014

中老年人該如何運動?

運動讓老年生活變彩色

中老年人由於肌力、心肺耐力及身體的協調性、平衡能力下降的緣故,運動時特別容易感到疲累、力不從心、甚至容易跌倒,所以運動時應採取「低強度、多次數」的溫和漸進方式,慢慢改善上述的退化現象。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所以運動前最好先與醫師溝通,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體能,選擇合適的運動型態與運動量。

中老年人運動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

1. 種類:以身體進行節律性及持續性活動為主,如慢跑、登山、騎腳踏車、游泳、土風舞、伸展操等;最好依照個人喜好、環境因素與身體健康狀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既可兼具健身及娛樂效果,而且較容易持之以恆。


2. 時間:每週至少需運動35次,每次至少持續 30 分鐘以上,對剛開始運動的銀髮族,原則上運動量應循序漸進,可以用「短暫運動、休息、再運動」的間斷方式,但運動時間的總和最少要超過30分鐘以上,等體能變好之後,再持續增加。

3. 中老年人大都有慢性病,在從事運動前,應請醫師徹底檢查,並和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且評估持續運動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中老年人必備運動:伸展疏筋操

伸展操具有溫和、不需特定地點及時間、不必花錢、學習簡單、任何年齡都可做等特性。運動前,多數人都會做伸展操,也就是所謂的暖身運動;運動過後,也會做一些伸展性的柔軟運動緩和。伸展操可以說是所有肢體活動中最簡單,它是用來治療長期怠惰及長時間固定姿勢的最佳良藥。

伸展操的好處
> 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深層肌肉的溫度,讓身體處於暖和的狀態。
> 增加身體柔軟度與彈性,減少運動傷害。
> 降低焦躁、壓力及疲乏。
> 減少肌肉緊繃的程度。

正確的伸展法
‧呼吸要深、要長、要慢的吸氣吐氣。
‧全身放鬆。
‧進行伸展操時,一直要伸展到覺得有點 兒緊繃,姿勢固定 5-10 秒後再放鬆。
‧每一次的伸展都要分成兩階段,先是簡 易伸展,才是高階伸展。高階伸展會進一步減緩肌肉緊張,並增加身體的彈性。
‧感受伸展時帶來的感覺。
‧由伸展的感受來導引你的動作。
‧不要突然做出太劇烈的動作。
‧不要硬是做到出現疼痛感。
‧身體的狀況每天都不同,請務必依照自己的感覺來決定伸展的程度。
‧伸展運動需持之以恆,每次逐步地增加自己的伸展強度與時間,身體的柔軟度就會愈來愈好。
‧在做伸展運動時,如果發生疼痛的感覺,應將動作緩慢下來,這表示動作已超出了自己目前身體的能力。




Tuesday, 26 August 2014

素食的好處

素食就是以水果、蔬菜、豆類、穀物、種子和堅果等植物類食品為主的飲食,食物中不含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乾酪和蜂蜜等。

現代人營養不缺,脂肪、蛋白質、糖分攝取量過多,有時營養沒有過剩,還會造成營養失衡。營養學上認為葷素黃金比例應該為26,但隨著經濟的富裕,人們更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甚至有7分葷1分素,導至現代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痛風等。

肉類熱量較高,纖維素較少,食後比較容易產生便祕,糞便在腸道積存,毒素又被腸道吸收,讓人產生飽脹感、嘔吐等。蔬菜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可以增進腸道蠕動,在現代社會的飲食中,更能夠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一般而言,素食者壽命比較長,例如巴基斯坦北部的渾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都是原始的素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佛教茹素的僧人亦享高壽,不在話下;素食較好消化,肉食不易消化,且肉食在腸中腐化帶毒,身體較易過敏;素食比較清淡,較不會產生高血壓,心臟病等動脈硬化性疾患;素食纖維素含量大,有利於通便,降低了有害物質對腸壁的刺激損害,素食者比罹患癌症的比率比肉食者低百分二十至四十;素食蛋白質含量較少,對慢性腎臟炎病人有好處,素食對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有改善的報告。



素食現嘌呤含量較少,尿酸產生較少,腎結石的發生率也可降低;素食可使身體體質較不酸性,有助於身體的酸鹼中和;素食者嚴重消化性疾病,如胰腺炎等發生率較低,因為蛋白酶分泌不用這麼多;素食中的五穀類、硬殼果、蔬菜、水果等,就可提供足夠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礦物質和維他命;現代研究素食者運動的耐力更持久,如游泳、籃球、足球、舉重、拳擊、摔角、競走、馬拉松等;素食中有些食物蛋白質的含量更高肉食,如黃豆含百分之四十的蛋白質,比肉類含百分之二十蛋白質足足高出一倍,有些堅果、種子、豆類也含百分之三十蛋白質。

Tuesday, 19 August 2014

攸關睡眠品質 最佳睡姿有訣竅

許多人都視良好的睡眠品質是攸關健康的人生大事,但可能不知道睡姿與睡眠品質息息相關。睡眠專家表示,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睡姿,但如果有人長期被某些疼痛和疾病困擾,如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頭痛、胃灼熱和背部疼痛,不正確的睡姿加上糟糕的睡眠品質,反倒可能會加重這些不舒適的徵狀。以下摘要自健康網站health.com、大眾醫療網webmd.com、《華爾街日報》的一些專業、寶貴的睡姿建議,希望有助於讀者改善睡眠品質,讓惱人的病痛不再惡化,甚至達到舒緩的效用。

找尋最合適的睡姿
紐約醫學院耳鼻喉科臨床助理教授派克(Steven Park)醫師建議,不要隨意改換自然的睡姿,除非是為了其它生理的狀況作出調整。派克強調:「每個人會自然傾向於某種最佳睡姿,若隨意改變可能損害睡眠品質。其次,沒有人會整夜都保持一樣的睡姿,因為這樣的作法既不符合自然,亦不益血液循環。」

仰睡
仰睡的優點包括:可預防頸部和背部疼痛、胃酸逆流和皺紋形成。仰睡時可讓頭部固定在穩定的位置,脊椎亦保持自然的狀態。許多背部出問題的病患,首要注意是就是要仰睡,這種睡姿最舒適,因為仰睡不會壓迫背部,處於扭曲的狀態。身體仰躺保持伸直的狀態,脊椎直直排列與筆直站立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因此,避免睡眠時身體成彎曲狀,例如,因床墊太軟而下沉,或向下彎曲,其次,仰睡會造成胃灼熱(heart burn)問題,因為頭部的高度與胃相當,胃內的消化物可能浸泡食道或喉嚨的後方。睡眠專家表示,解決的辦法是用枕頭撐高頭部,或將床頭兩個角柱下方置放磚塊或大本書籍,抬高24英寸,如此一來,腸胃的位置便低於食道,胃酸或食物難以向上逆流。
聖路易斯大學皮膚科教授格拉澤(Dee Anna Glaser)博士說,仰睡也有助於防止皺紋產生,因為沒有可以壓迫臉部的機會。
不過,仰睡也有缺點:打鼾惡化。仰睡是常打鼾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該留意的禁忌。仰睡會讓打鼾的狀況經常發生,且趨於嚴重。

側睡
側睡的優點:防止頸部和背部疼痛,胃酸倒流減輕,打鼾變少,懷孕期睡眠舒適。 整體而言,側睡對健康是個不錯的姿勢,它能減少打鼾的情形,並保持脊椎伸展。側睡亦有益抑制胃酸逆流。研究表明,左邊側睡能緩解胃灼熱的症狀,而右側的側睡反倒讓症狀變得更糟糕。其次,左側側睡也對孕婦有幫助,改善血液流回至心臟的循環,對母體和胎兒皆有利。
缺點:皺紋出現。格拉澤博士說:「側睡會產生臉部皺紋。問題就出在半邊臉幾乎都埋進枕頭裡。」

胎兒式睡姿
胎兒式睡姿的缺點:導致頸部和背部疼痛,並產生皺紋。明尼蘇達州梅奧醫學中心聯合主任奧爾森(Eric Olson)博士說,有些人一覺醒來,會發現睡姿變成膝蓋提高、下巴捲曲於胸前的胎兒式睡姿,特別是患有脊椎關節炎(arthritic back)的病人常會發生這種情況。康州格林威治醫院(Greenwich Hospital)綜合醫學中心針灸師張.多迪(Dody Chang)說:「捲曲的身體同時限制了橫膈肌的呼吸作用。假若每晚都維持這種姿勢,臉部可能就會提早出現皺紋。」

專家建議,習慣於胎兒式睡姿的人可以睡直一些,盡量不要把身體處於極度彎曲的狀態。一般而言,捲曲成胎兒睡姿或坐著睡覺都不在建議範圍之內。
優點:打鼾少,懷孕期的舒適睡姿。假使平時常打鼾或婦女的懷孕期,如同胎兒姿勢的睡姿,都是可以暫時讓身體舒適的睡姿。

趴著睡
趴著睡的缺點:易造成頸部和背部疼痛,皺紋增生。這種睡姿會對脖子產生不小拉力。脖子朝向一邊轉動,就會造成關節壓迫,同時引發背部疼痛。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物理治療師夏農(Ken Shannon)解釋說,趴著睡很難保持脊椎伸直的狀態。這種姿勢會形成對關節和肌肉的壓力,進而刺激神經、導致神經疼痛和麻木感。睡眠專家還建議,採取側睡或仰睡姿勢較佳。
優點:打鼾緩解。趴著睡讓上呼吸道更為通暢。因此,如果有打鼾習慣的人,若頸部或背部沒有疼痛顧慮,可以嘗試趴著睡的睡姿。

妥善利用床墊及枕頭
專家說,一般情況下,患有十分疼痛的疾病,選擇硬軟適中的床墊最為理想。只要身體關節不會受到壓力,且身體感覺舒適的床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無論喜歡哪一種睡姿,妥善利用枕頭,極有可能讓人一夜好眠,且清晨醒來,更不易留下腰酸背痛的後遺症。
其次,對於喜愛趴著睡的人,可以考慮質地鬆軟的枕頭。目的是保持頭部和頸部的支撐不過度提高。習慣側睡者,則挑選厚實的枕頭,把低於肩膀的空間填實,頭部和頸部便處於自然伸直的狀態。而偏愛胎兒式睡姿者,則使用與側睡相同的枕頭,讓頭部和頸部取得一定的支撐力量。最後,愛趴著睡的人可選用薄型枕頭,或完全不用枕頭。



運動與減肥關係的五個真相

您也許聽過這樣的說法,想減肥,需要鍛練和注意飲食,使消耗的熱量超過攝取的熱量。如果您已經這樣做了,但還是沒有減重呢?為甚麼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並不奏效?不要就此放棄。專家認為,如果這樣放棄,就會錯過運動所提供的最大好處。首先,需要實際檢查一下您想從運動中得到甚麼期望。這裡有五個關於運動和減肥的真相,也許可以給您一點參考。

專家:運動是唯一的減肥方式
羅伯特•庫甚納博士,是美國西北大學的醫學教授和西北大學肥胖綜合中心臨床主任。他說,肥胖患者常常向他訴說,他/她們從運動中沒有看到想要的結果。
他告訴病人,鍛練非常好,但為了減肥,需要強調的是從健康的飲食開始。

庫甚納博士說:「首先,我們您得控制飲食。體重減輕一點,您的腳步就比較輕便起來,然後我們希望您參加更多的體力活動,從今以後就一直保持積極參加體力活動的生活方式。體力活動是保持體重的重要方式。」

兒科醫學教授,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主任詹姆斯•希爾認為,體力活動在控制飲食的減肥初期就可以同時開始。他說:「從飲食中削減1000卡路里比通過鍛練燃燒掉1000卡路里的熱量容易。有許多研究表明,運動減肥要有足夠的運動量和堅持不懈才會有效。」

匹克醫學博士,是美國運動醫學院的一名發言人,她呼籲肥胖患者馬上行動起來,增加體力活動, 這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好處。

她提倡患者從步行開始,逐步地增加體力活動。堅持多年後,患者會發現他們的體重將回到正常範圍,不再受以前由肥胖所帶來的折磨。

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重所必須的

所有以上醫學專家的觀點有一個相同之處:無論怎樣減輕體重,都需要積極地運動。「我曾多次強調,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體重,就必須經常鍛練。」希爾教授說。

「我們發現,人們只控制飲食而沒有足夠的體力活動,從長期來看減肥不是很成功。」希爾教授說。他說,人們可以是「非常成功的暫時」通過控制飲食減重,但有大量的事實表明,這些沒有進行體力活動的人重新增加了體重。

很多專家認為,關於減肥,不能單獨依靠控制飲食,也不能只有運動,應該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

飲食無節制可抵消您的努力

凱瑟安•威廉姆斯是亞特蘭大註冊營養師兼私人健身教練,她說:「一般人對活動量高估了約30%,並低估了30%左右的食物攝入量。」

她還說,人們很難準確估計他們每天攝入的熱量和燃燒了多少卡路里,是因為這項工作需要仔細和耐心,而且對很多人來說減肥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想達到減肥的目的,就需要節制食品的攝入熱量。否則容易前功盡棄。

健身器材上的熱量數字僅可參考

跑步機和其它運動裝備有顯示器,會顯示您大約燃燒了多少卡路里的熱量。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代謝研究中心主任陳博士說:「這些顯示器的數據是近似值,但是針對每個人來說個體差異很大。」
他建議把運動器材上的熱量顯示作為熱量消耗參考值,但不能用它們抵消從飲食中攝入的熱量。

他說:「例如,運動器材上熱量顯示300400卡路里的熱量,如果您每天這樣做,或增加更多消耗,那麼您已經達到目的。但如果自己通過攝入更多的食物又補回這些熱量,就沒有必要了。」

每天常規鍛練是不夠的

為了得到理想的體重和人的整體健康水平,最好在生活中增加體力活動。「這不只每天30分鐘的運動」,陳博士說:「這是與久坐的環境做抗爭。」他還建議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逐步達到您的目標體重。

希爾教授鼓勵人們一天中安排一些有趣的體力活動並堅持下去,不要總是安靜地坐在那裏。

專家還提醒大家,除了運動和飲食,不要忘記壓力,睡眠,和其它因素會影響體重。需要看一個人總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看他/她是否去健身房。造成肥胖的因素很多,它不單純是飲食和鍛練方面的不協調。飲食營養和鍛練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