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4 September 2014

何謂酸性食物? 鹼性食物?

葡萄的口感是很酸的,可根據什麼被列為強鹼性食品?


葡萄本身是酸性的,但是,使用經過消化代謝後,主要起鹼性作用。因為葡萄等蔬酸菜水果中含有檸檬蘋果等有機酸的鈉鹽,這些弱酸鹽在體內水解後成鹼性鹼性比較強的水果的確包括葡萄,此外還有紅葡萄酒,柑桔類,黃瓜,柿子...等。

是酸性還是鹼性,不是憑它的口味來區分,而是取決於食物中的元素種類和數量,被人體吸收消化後所產生的化學物質所謂酸性食品和鹼性食品其實是指人們吃後代謝物的酸鹼性,而不是食品本身的酸鹼性。

酸鹼性食物的區分,大家可能都犯了錯誤觀念,以為靠舌頭品嚐,以味覺來判定,是酸味或澀味;或有取石蕊試紙,按理化特性,看其顏色之改變或變藍為鹼性,變紅為酸性;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如檸檬、醋、橘子‥‥屬酸性,但某些書本卻說檸檬、橘子、蘋果為鹼性食物。或以訛傳訛,或自相矛盾,眾說紛紜。其實食物的酸鹼性,決定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多寡比率而定。

一般來說,酸性食品是指含有人體內能形成酸的無機鹽如磷、硫、氯等元素及其它元素,可使體液表現為酸性的食物,如精米、白面、白糖、花生、雞鴨魚肉、蝦、蛋、酒類、貝類等均為酸性食品。而在體內形成鹼的無機鹽如鈣、鈉、鉀、鐵、鎂等元素佔優勢的食物,可使體液表現為鹼性的食品,如常吃的各種蔬菜,水果、奶類、豆製品、茶葉、海帶等都是鹼性食物。可見,食物的酸、鹼性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及代謝分解後產生的陰離子或陽離子所佔的優勢而定的。

我們日常攝取的食物可大致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從營養的角度看,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體健康的保障。

Tuesday, 23 September 2014

橄欖油

根據西班牙橄欖油協會的資料,橄欖樹是在西元前1千多年前由著名的航海家與商人──腓尼基人,從現今的黎巴嫩、敘利亞一代引進到伊比利半島,從此成為西班牙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歷經3千多年,西班牙仍是世界上橄欖油產量及出口量最高的國家。

橄欖油是地中海地區主要的食用油,近年來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天然抗氧化劑及其他營養成分,是醫學界共同推薦的最有益健康的食用油。所有的油脂所含的熱量都差不多,但進入身體之後的作用卻有天壤之別。我們都知道動物性脂肪(魚油除外)中的飽和脂肪與動脈阻塞、心臟病的關係,也知道橄欖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保護血管,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在2004年即已批准這項橄欖油標示「有限而非結論性的科學證據顯示:由於橄欖油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每天吃兩勺(23g)橄欖油有利於減少冠心病的風險。為了獲得這一可能的益處,橄欖油需要被用於代替相似量的飽和脂肪並且不增加全天的卡路里攝入。」

正確認識橄欖油
橄欖油取自橄欖果實。依造生成的方法又可分為各種等級。由於橄欖油的歷史悠久,又是歐洲重要的經濟作物,因此歐盟制定了許多分類法規,關於等級與原產地的標示、分裝標準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橄欖原油其實就是以機械或物理方式提取出來的果汁。因為橄欖的品種繁多,又分為有機與一般、平地與高山等等,產生的橄欖油各有不同的香味與口感。



冷壓初榨橄欖油可分為兩種等級:
1. 特級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酸度低於1度。
2. 橄欖原油(Virgin Olive Oil):酸度低於2度。
那些受環境因素影響、質量較差的橄欖原油液,經過人工的退色與除臭之後,可使過高的酸度下降,同時去除氣味。這種油雖仍屬橄欖油,卻不具備醫學界所推薦的優點,依照歐盟的要求,這種被稱為「精製橄欖油」的油品,酸度>3.3,不能流入市場銷售。
3. 市售的「純橄欖油」(Pure Olive Oil):酸度<1.5,係利用精製橄欖油與不同比例的橄欖原油混合而成。
4. 橄欖渣油(Pomace Olive oil)或稱為橄欖油粕油,是將那些利用機械方式榨取過原汁的橄欖果渣,再進行加工提煉後取得的殘餘油分。精煉後與純橄欖油一樣再與冷壓初榨橄欖油混合後出售。

鑑於每人每天所攝取的油品有限,想要獲取橄欖油健康延壽益處,宜選擇原裝進口的冷壓初榨橄欖油,以免在分裝過程中混入不同油品,或者因為包裝環境不符合歐盟規格,而喪失應有品質與風味,失去了攝取橄欖油的意義。

貯藏、品嘗小常識
貯藏橄欖油必須注意防風、防光和防高溫。在使用期限內盡快食畢,不需放冰箱冷藏。如置於冰箱,會有輕微凝固的現象,取出置於室溫狀態下就會恢復原態。

橄欖油因其品種不同,具有不同的色澤、香味。多層次的甘、苦、辣味,最適味蕾剛甦醒的早餐時品嘗。


Wednesday, 17 September 2014

研究:沐浴晨光可瘦身 太陽給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瘦身方法五花八門,近日,美國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提出沐浴早晨陽光有助控制體重。多年來,許多研究證實了陽光帶給人們的諸多益處,不過,與控制體重扯上關係的研究卻與眾不同。專家認為,多曬太陽好處多,陽光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禮物。

早晨8點至12點是沐浴陽光的好時段
這項新的研究首次證明白天暴露在陽光下的時段、陽光強度和時間與體重有著密切的關係。研究結果認為白天大部份時間有接觸到亮度高的陽光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比較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解說,身體質量指數是以身高和體重分類出過輕、超重和肥胖等體重類型。正常體重的BMI介於18.5022.99BMI指數超過25就算過重了,超過30則被列為肥胖。過高的BMI指數通常會導致患上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缺血性中風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高,還會增加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內膜癌,腎和膽囊癌症等風險。

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神經學研究助理教授凱瑟琳裡德(Kathryn Reid)是這項新研究的研究員之一,她向西北大學媒體透露,接觸陽光的時段越早,人的身體質量指數就越低。資深研究員菲利斯西醫生(Phyllis C. Zee, M.D.)表示,陽光是調整人體內部時鐘的最佳物質,除了有利於調節生理時鐘也同時平衡身體的能量。

西醫生透露,早晨8點至12點是沐浴明亮陽光的好時段,20-30分鐘的陽光照射足以改變身體質量指數。她補充,如果一個人接觸陽光的時間不足,這會導致其生理時鐘得不到調節,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導致體重增加。然而陽光具體是如何影響體脂肪,西醫生表示這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於42日刊登在PLOS ONE雜誌。

降低皮膚癌死亡率
對於陽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早期的研究各有褒貶的說法,諸如許多人會認為曝曬在陽光下會導致皮膚患癌。美國能源部紐約布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生物物理學家謝特勞和來自挪威的研究小組,在一項研究中分析了澳洲、新西蘭、瑞典、挪威、丹麥和英國有關皮膚類型的癌症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居住離赤道最近的癌症患者比居住在陽光少的地區的患者生存幾率較高。謝特勞透露,雖然曬太陽可能增加惡性黑素瘤的發病率,但多曬太陽卻能減少由黑素瘤導致的皮膚癌的死亡率。

預防骨質疏鬆
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光線研究中心主任邁克赫里克博士(Dr.Michael Holick)在接受《自然新聞》(Natural News)的訪問時透露,他有不少病人因骨頭和肌肉疼痛而在其它地方用上千元的醫藥費,但赫里克博士卻發現他們的病因主要是缺少維他命D。他補充,缺乏維他命D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多個月至多年才會造成。

赫里克博士表示,要扭轉症狀也需要多個月至一年的時間接受維他命D治療和陽光照射。該採訪提到一項研究,研究員讓季節性情感障礙患者照射陽光,並檢測他們維他命D水平。研究結果發現患者的血液中25 - 羥基維生素增加,而且情感障礙得到緩解。赫里克博士透露,缺乏維他命D的人容易肌肉無力、更可能容易骨折。在老年人當中,缺乏維他命D不只是加劇骨質疏鬆症,還可能導致一種具毀滅性的骨骼病,稱為骨軟化症。

沐浴陽光 洗滌憂鬱心靈
根據《今日心理學》去年的一則報導,維他命D被稱為陽光維生素,除了對牙齒和骨骼有礦化作用,預防骨骼疏鬆症和肥胖等健康問題,還能擊退憂鬱症。根據一項小測驗,三位患有嚴重憂鬱症的女性在接受12週的口服維他命D治療後憂鬱症狀明顯好轉。憂鬱症被認為與缺乏維他命D有關,而早晨的陽光最有益於人體製造維他命D

專家建議照射陽光要到戶外才有效,這是因為玻璃鏡會吸收自然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所以坐在車裡或屋內都無法獲得陽光最好的益處。除此之外,鈣質的吸收需要有維他命D的存在才能發揮效應,沒有維他命D,再多的鈣質也是沒有用處。專家透露,防曬產品障礙身體製造維他命D,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症和憂鬱症。


赫里克博士不建議人們從飲食中攝取維他命D,因為很少食物有足夠的天然維他命D,而陽光則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禮物。他在採訪中透露,在馬薩諸塞州的海灘沐浴陽光30分鐘,相等於口服20,000個單位的維他命D,是超過人體所需的20倍。赫里克博士建議每週幾次讓6-10%的身體部份接觸陽光就足夠。


Tuesday, 16 September 2014

日本116歲超級人瑞的十個長壽秘訣

日本超級人瑞木村次郎右衛門在115歲時曾經分享了自己的長壽秘訣。他性格恬淡,無慾無求,隨緣樂天,時時感恩,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將快樂帶給周圍的人。

木村先生是京都府京丹後市人,1897419日生,2013612日卒,享年116歲又54天。他是史上第一位無爭議活到116歲的人瑞,入選健力士世界記錄。

他生活在日本山清水秀的鄉下,當地有很多百歲老人。木村將自己的長壽歸功於以下十個生活習慣與信條。

一、每天堅持鍛練身體
木村先生每天鍛練身體,直到超過百歲。即便是到了110歲高齡,由於腿太虛弱無法正常鍛練,他仍然每天躺在床上翹起腿,練習騎單車的動作。每天活動手腳,讓每塊肌肉都得到運動。

二、吃到八分飽
木村先生信守「少食長壽」的信條,吃飯非常有節制,從來不暴飲暴食。直到115歲,他的胃口還非常好,想吃甚麼都可以吃。他從來不吃藥。

三、在逆境中變得更堅強
木村堅信生活中的挫折、磨難或是不幸,都是有益的經歷,可以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堅強,心智更為成熟。不論遭遇多大的打擊,木村表示自己都會懷著忍耐與堅持的心態,他也告誡大家不要被憂慮與悲傷耗盡,因為每次暴風雨之後,都會有雨過天晴的時刻。
現代科學也證實,如果人在身處逆境的時候可以坦然面對,並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進行正面思維,人會變得更堅強,在下次遭遇挫折時,就可以更好的應對。

四、每天看新聞
木村先生每天早餐後都會花兩三個小時看新聞,他還會看議會辯論。這樣與時俱進的興趣,讓他的頭腦非常靈活,不會有孤獨寂寞的感覺。

五、不執著
木村先生性格恬淡,沒有特別喜歡的事物,也沒有特別不喜歡的事物,一切順其自然。對一切都心存感恩。他對事物懷著豁達的看法,內心充滿善意,無慾無求,敞開胸懷接受生活所給予的一切,每天過得豐富多彩。

六、坦然面對逆境
木村先生的一生橫跨三個世紀,經歷四個王朝,他的妻子、兩個孩子和一個孫子都在他之前離世。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讓他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生離死別。雖然人們通常需要有活下去的原因,為孩子、為家人、或為了某個人生目標,對於木村而言,這些都不是活著的原因。生活本身就是活著的原因,不特別要求甚麼,一切都坦然面對。

七、親近自然
木村先生出生在農家,他曾在郵局工作約四十年,退休後一直幹農活,直到九十高齡。甚至到一百歲以後,他還每天除草,保持與自然的親近。
新鮮的空氣,有益的鍛練,以及播種及收穫的喜悅,都是保持健康心態的良方。

八、心存感激
木村先生對身邊每個人都真誠地心存感激,他說活得久不是自己的力量,而是身邊每個人的力量。他對所有的家人、朋友、鄰居及訪客,都懷著謙恭感恩的心態。

九、笑口常開
木村先生經常開懷大笑,充滿感染力的快樂讓周圍的人也發自內心的開心。他表示要每天高高興興地活著,有坦然面對逆境的心態,充滿幽默感。
現代醫學也發現,開懷大笑可以增強免疫力,鍛練相關肌肉,提升記憶力及創造力。很多百歲老人都是笑口常開的樂天派。

十、將大目標化成可以實現的小目標
將大的目標化成一個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來減壓,珍惜生活的每一天,珍惜當下。不給自己製造大壓力。


Friday, 12 September 2014

壓力暗藏9大健康殺手

適當的壓力有益人體健康,但是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之下,且讓人深感焦慮疲憊和不堪負荷時,它對身體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正視壓力對人體的9大危害,才不至於對這個健康殺手掉以輕心。

壓力減損腦部功能
刊載於《生物精神病學》(Biological Psychiatry) 雜誌的報告顯示,在經歷離婚或遭解聘的壓力狀態下,會促使頭腦中與情緒與生理功能息息相關的灰白質(gray matter)減少,進而傷及腦部的功能。研究人員警告說,這種腦部灰白質的改變,暗示日後衍生精神性疾病的可能性。

壓力可能縮短壽命
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認為工作壓力可能加速老化。研究人員發現工作壓力與端粒(Telomeres)縮短之間的關連性。(註:位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度與壽命長短有關)。《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雜誌刊登研究說,曾經歷霸凌、目睹暴力行為或者遭成人施暴的兒童,其端粒都比較短,這意味著他們老化速度較快。

壓力提升心臟病發作風險
倫敦大學的研究員於《柳葉刀》(Lancet) 發表研究報告,他們發現緊繃的工作壓力讓人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提升23%。而由聖路加美中心臟研究所(Saint Luke's Mid America Heart Institute)主導的研究則總結出,不當的壓力使得心臟病住院患者在2年內死亡的風險增至42%。

壓力增高罹患糖尿病風險
根據《糖尿病醫學》(Diabetic Medicine) 期刊上的研究,男性處於長期壓力下易患有糖尿病。無獨有偶地,發表於《職業病醫學雜誌》(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上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工作壓力使女性罹患糖尿病風險大增。

壓力誘發慢性疾病
刊登於《行為醫學總覽》(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的研究發現,比起那些輕鬆看待周遭一切的人,每日感受到壓力或易於焦慮者更可能在10年後罹患慢性疾病。

壓力讓人容易傷風感冒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刊載的報告說,長期的壓力將削弱人體對發炎反應的抑制能力,讓人更易受到風寒。該期刊上另一篇研究則顯示,壓力會讓感冒症狀更加惡化。

壓力影響懷孕結果
《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報導,嚴重的壓力會影響懷孕的結果。孕婦若遭受過度壓力,他們懷死胎的風險是身處低壓力源女性的2.5倍。

壓力觸發憂鬱症
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Mental Health) 在一項老鼠實驗中瞭解到壓力是造成憂鬱的因素之一。該院神經可塑性主任卡麥隆(Heather Cameron)提出,這項發現與壓力導致憂鬱症或者其加速憂鬱的假設相吻合。

壓力易讓毒隱復發
布朗大學科學家透過研究得知壓力如何讓毒癮發作。研究員發現,只要找出大腦中壓力誘發毒癮的反應部位,就可以阻斷吸毒慾望不讓其故態復萌。


Thursday, 11 September 2014

不喝果汁的5大理由

水果非常有利身體健康,而果汁則是一種讓人們快速、便捷獲得水果營養的方式,許多人可能每日都習慣飲用柳橙、蘋果或蔓越莓果汁。但紐約醫療專家弗蘭克 • 李普曼醫生(Frank Lipman)卻舉出以下5個理由,認為人們應該拋棄喝果汁的習慣。

1. 橙汁好像沒泡沫的含糖汽水
李普曼醫生說,「假定您把含糖汽水換成您喜歡的酸果蔓汁,以為這對您的健康好。我是很讚賞您這樣做,但是大多數果汁 — 無論是有機與否,它們的含糖量和汽水是一樣多的。」例如,12oz汽水裡含有大約35-45g的糖。同量的橙汁也含有30g左右的糖;,蘋果汁有約40g,石榴汁則有45g。不管它是什麼類型的飲料,這含量實在太高了。什麼是可接受的含糖量呢?在理想情況下,一天頂多需要10g,那麼果汁就不適宜飲用了!

2. 沒什麼可咀嚼的
將整個水果變成液體,需要經過大量的處理。比如要弄碎、過濾和大量存儲在大桶裡幾個月,這些做法都會減少營養和維生素。沒有纖維的果汁,相當於糖水,而且會很快進入到血液中。接下來,您會覺得飢餓和想吃東西,如果您吃整個水果就不會有這些感覺。需要注意賣果汁的廣告。無論他們說,果汁裡帶有「纖維」與否,有機與否,果汁的營養永遠都不會相當於整個水果。請記住對身體健康而言,飲用果汁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路途,它更像一個造成健康問題的路途。因此,最好還是直接吃水果!

3. 恐引發糖尿病和心臟病
經常飲大量果汁會造成什麼問題呢?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會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但若吃整個水果就沒有同樣的問題。果汁對心臟也不好,據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說,每天飲用含糖飲料也會有男性心臟疾病的風險。果汁也是含糖飲料,所以李普曼醫生建議,如果您想保持您的心臟,胰島素的抵抗力,和不加大腰圍,那麼就不要喝果汁。

4.損害牙齒琺瑯質
如果糖份高低問題,胰島素抵抗力問題,心臟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問題,都不能讓您放棄喝果汁的話,那麼至少要考慮您的牙齒。果汁裡的酸,可以損害您牙齒的琺瑯質,導致琺瑯質薄弱,最後可能要修補。如果損害嚴重,還要付給牙醫許多錢。您需要問自己,喝果汁的習慣是否值得保留?

5. 12顆橙換1杯橙汁
換句話說,做果汁需要用大量的原料。不妨考慮一下農業需要用的資源-農藥、數百萬加侖用於灌溉的水和產品的貨運。您就會了解早晨的飲料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再次,您要問,利用那麼多的資源來喝一瓶瓶裝糖水是否值得?




Thursday, 4 September 2014

導致現代人腹部贅肉難減的4大誘因

肥胖可以說是許多人想要擺脫的健康問題,而腹部肥胖更是引發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近期,專家探討了腹部脂肪難減的主要原因,與飲食、作息、運動、甚至壓力息息相關。

腹部脂肪一般可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對人體器官起到保護作用,但是過量的內臟脂肪卻會危害健康。內臟脂肪不只是肥胖人士可能面對的問題,身材偏瘦的人也可能有同樣的問題。器官周圍的脂肪過多能夠導致高血壓、2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的患病幾率增高。

不愛運動 儲存腹部脂肪
據健康網頁(Health.com)近期的報導,日常生活少運動、不活躍的人最難擊退腹部肥胖;要剷除腹部脂肪,強度較高的鍛練是有必要的。

來自加利福尼亞的私人教練娜塔莉.吉爾透露,強度高的鍛練能夠幫助燃燒更多卡路里。除此之外,肌肉的鍛練也是消除腹部肥胖的方法之一。吉爾建議採用俯臥撐姿勢鍛練腹部肌肉,因為體內肌肉占比率越高就能夠燃燒越多熱量。

睡眠不足 瘦身難成功
根據福布斯2012年的報導,熬夜會擾亂人體的生理時鐘,導致食量大增。人體疲累時特別饞高糖、高熱量的食物,而這些食物正是導致腹部囤積脂肪的元凶。

醫療網站WebMD的報導亦透露,一則研究發現每晚睡足6-7個小時的人在5年內囤積的內臟脂肪要比那些每晚只睡5個小時的人少,顯然充足的睡眠是維持健康身材的步驟之一。

另一項長達16年的研究則發現,在70,000名參與研究的女性中,睡眠少於5個小時的比每晚睡足7個小時的女性體重增加的幾率高三成。專家建議一個成年人每晚要有7-8小時的睡眠。

壓力大 體重增
現代人承受的壓力大,但是壓力大卻可能導致腹部脂肪遲遲不去。原因不只在於人壓力大時愛好高熱量食物,而且壓力讓荷爾蒙能夠增大脂肪細胞,導致內臟脂肪增加。

處理壓力成了減重的步驟之一。《福布斯》(Forbes)專欄作者珂蘅(Jennifer Cohen)建議,在感到壓抑時放鬆腹部並放緩呼吸,呼氣時要比吸氣更慢些,減壓的效果顯著。WebMD則建議壓力大時和家人朋友歡聚,打坐或運動都是健康的解壓方法。

高糖飲食 囤積腹部脂肪
Health.com的報導透露,加工食品吃太多會導致腹部肥胖。精製食品如白麵包、餅乾、薯片、含糖飲料和甜食都會增加體內的炎症反應,而炎症反應與腹部肥胖有關,吃太多加工食品會導致腹部脂肪難以消除,克利夫蘭診所的註冊營養師凱特佩頓這樣表示。

她補充,天然食品如蔬菜、水果和全穀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份,有對抗炎症反應的效果,有助預防腹部肥胖。

吃對「脂肪」 有助瘦身
根據佩頓的說法,攝取動物或乳製品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內臟脂肪,而單不飽和脂肪和特定的多不飽和脂肪則有抗炎作用,適量攝取對身體有益。

佩頓表示,由於熱量較高,任何脂肪過量攝取都可能導致肥胖,因此健康脂肪也要酌量攝取。

吃對食物 遠離腹部肥胖
根據生活資訊網頁Good Housekeeping的報導透露,要剷除腹部肥胖就得吃以下食物:

麥片,纖維豐富的麥片是早餐的首選,耐飽之餘不會導致肥胖,但是要避開高糖分的調味品,以清甜的莓類取而代之。
茶,特別是綠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有助於加快新陳代謝,燃燒熱量。然而,加工的包裝飲料熱量不低,選擇以茶包泡茶為好。

酪梨(牛油果Avocado),含有豐富單不飽和脂肪的酪梨對心臟有益。一顆酪梨含有11-17克的纖維,能夠擊退飢餓。
青色蔬菜,菠菜和西蘭花是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以它們作前菜能夠減少主菜攝取量。

五穀類,全穀類的纖維能消除飢餓感,但是要注意的是市場上標上「小麥」字眼的麵包可能已被去掉豐富的營養和纖維,應選擇「全穀」或「全麥」的字眼。

吃對肉類有助減肥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蛋白質時會比消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時產生更多卡路里。要最瘦的肉類可選擇火雞肉;若想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可考慮魚肉。金槍魚和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可協助防止生產脂肪的化學物質。

鹹肉和香腸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建議少吃為妙。

豆類含豐富纖維
豆類的熱量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纖維,協助結實肌肉和減肥。一星期至少一次的主食以豆類為主,可大量減少飽和脂肪,補進纖維,但是這裡面不包括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的再加溫或再炸豆類食品。

此外,草莓、藍莓、覆盆子等食物也含豐富的纖維,可以多吃。堅果類可增加飽腹感,同時不增肥。


年紀越長 越需要運動

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過慣現代生活形態的許多人來說,或許連想都沒想過。電子產品的使用,不只讓年輕人變成宅男宅女,連許多上了年紀的壯年及老年族也逐漸變得不想動,平常在運動的只有那10根緊觸螢幕或鍵盤的手指頭。難怪變得一個比一個蒼白,一個比一個虛弱,不論在體力、耐力或智力,都大為下滑。

然而運動真有那麼需要嗎?是的。運動可以維持活動力及體力,可以減少疾病的罹患率,可以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而上了年紀的人更應該做更多合適而安全的運動。原因是運動可產生腦內啡(一種由腦部產生令人欣快的物質),使我們擁有更愉快的心情,這種心情在你開始從事任何一種運動的前幾分鐘,馬上就能感受到。而若我們能維持穩定正常的運動習慣,所擁有的這種愉快心情,對事、對人都會感覺美好,減少煩憂及衝突。那麼運動究竟有哪些實質的效果呢?

更有活力

你不需要事前期待會有這種事,但當你開始運動,你就能變得更有精神及衝力。甚至有時候你覺得累了,這時你可以考慮去運動,運動能把你的疲倦感驅除掉。而若有規律性的運動習慣,就很少會有疲倦感,一整天看起來都生龍活虎。

1. 睡得好

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使人很快入睡又睡得好。越認真運動,睡眠效果就越好。什麼時間運動都沒關係,下班後或上班前都可以,重要的是規律性的運動習慣。

2. 讓人更有自信

運動真的很神奇。你開始走了1公里路或跑了5公里路,你會開始感覺對自己很有信心,感到自己的優秀,對自己的評價良好,不再畏首畏尾,對想要克服的難題,充滿鬥志及不退怯的勇氣。

3. 降低生活的壓力

運動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及腦袋放輕鬆、放冷靜。當我們開始運動時,我們體內的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及可體松等就會逐漸下降。自然壓力及焦慮就會減低,這種去除壓力感及焦慮的作用,在有氧運動時,效果最明顯。

4. 讓工作更有生產力

在辦公室累了?休息一會。踏出辦公室外做點活動,散步,甚至大大地活動幾分鐘的筋骨,再回到室內工作時,工作效率可大大地提升,而且常常這樣做的人,他不只精神愉快,且能更易與同事相處共事。

5. 控制體重

減肥要成功,缺乏運動,幾乎不可能達成健康性的減重,只有運動配合飲食控制,才能有健康的體重控制。想要維持正常的體重而不過胖,除了控制飲食,每天30分鐘以上,每週4天以上的規律運動,是減肥者的關鍵成功祕方。

6. 長壽

運動可長壽,即使只是出去走走動動,也比都不動的人要快活長壽。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說法,運動1小時可增加2小時的壽命。

7. 可強化骨骼及肌肉

運動可讓骨骼及肌肉變得更強更有力。尤其是做一些有負重感的運動,如舉重、網球、走路、跳舞等,都可在我們年紀增長時,讓骨骼及肌肉不會變得衰弱無力。而更重要的是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及讓上了年紀的人維持更佳的平衡感及協調力。

8. 有益於心臟

這點大家應都可認同。規律的運動習慣絕對可以降低血管方面的疾病,改善血脂肪的狀況,進而控制或預防高血壓的產生。

9. 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舉凡結腸癌、乳癌、肺癌等等,都可因規律的運動習慣而大大降低罹患率,即使已罹患,良好而規律的運動,也可讓罹癌後的生活品質有大幅度的改善,這裡最怕的是罹癌患者因心理或實體因素而退縮,不再活動,只有讓情況快速的惡化。

10. 減少關節炎引起的疼痛

關節炎的患者一般都會因怕痛而不活動。但適量的規律運動,反而可以減少關節炎產生的疼痛感。並且在日常的生活活動有更好的協調性。試試類似游泳這種無衝擊性的運動,效果會不錯。有規律的運動,即使有關節炎也可以與它更容易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