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March 2012
打高爾夫球運動傷害(三)
如何防止打高爾夫球之運動傷害
一般通稱關節的活動度(ROM. Range of Motion)為柔軟度,此間包含了肌肉的彈性(Elasticity)與關節的活動度,柔軟度的訓練是透過伸展運動來實施,其目的在於將每個特定關節的 肌肉與結締組織的拉長(伸展)。在高爾夫運動的整個揮桿過程中,需要肩部與臀部大幅度的扭轉,若是身體柔軟度不錯的話,便較容易做到正確的揮桿動作,並且 更能利用身體的力量來擊球,使球的距離與控制能力提升。這些運動傷害大部份可藉由球友的揮桿動作分析找出原因,並可藉調整姿勢以避免傷害。
防止運動傷害必須有四要:
1. 要做熱身
而熱身運動也不可免,有些伸展運動對實際肌纖維伸展作用佳,而有些則對肌腱和韌帶結締組織效果較好,要確實地做。
初 學者往往忽略熱身的重要性,好好熱身可避免運動傷害很多人半信半疑。一開始打球前,應該先伸展頸部、上臂、下臂、腰部、腿部等處的肌肉,然後再以半揮桿的 方式 熱身,先打20球,半揮桿是把球桿上拉到腰部就可往下擊球,不須像全揮桿一樣上桿到頂點,避免一開始就全揮桿打球造成運動傷害。
2. 要放鬆打球
有一篇高爾夫文獻報告,比較高爾夫高差點之初學習與低差點球手受傷之比例,結果發現單差點(0-9)高爾夫球手有較高之受傷之比例(67.5%),受傷之原因主要為打球過量,其次為揮捍擊中地面。而比較年齡與受傷機率的關係,50歲以上的球員受傷機率比50歲以下的球員高出甚多,身體機能之退化可能是此一結果之最主要原因。
當握桿用力過度,致使手臂肌肉僵硬,或是使用過硬的鐵桿身,很容易將打地過深的震動反彈至身體,造成運動傷害。高爾夫球是用巧勁的運動,可訓練下背、手臂的肌肉力量,擊球時應該用球桿的桿身、桿頭把球彈出去,若用力過猛,手會受傷。高爾夫球擊球時應該是全身放鬆,而非緊繃,如果動作正確,打高爾夫球可增強全身的協調性,讓身體柔軟放鬆。
3. 要適當休息
肌肉過度的疲勞引發的運動傷害,也是造成傷害的主因之一,過勞的肌肉要有適當的放鬆與休息。一些學者提出一篇有關業高爾夫球手運動傷害之報告,過多的練習或打球是造成傷害之最常見的原因。與大部份之骨骼肌肉傷害一樣,過量之使用肌肉和骨骼容易使身體組織疲乏,而疲乏之組織易使身體降低運動之表現能力,如重覆長典地繼續活動,受傷的機率便增高。
到練習場最好打10到15球就休息至少30秒,喘口氣再打,千萬不要因為打不到球,就一次連打30到40顆球,這樣很容易讓身體疲勞,更不容易打到球。
4. 要請教練
高爾夫是一著重技巧的運動,成績的進步要藉由重複的練習而來,最正確的姿勢、選適合自己的球桿、擊球前要熱身、針對自己的肌肉作適合的訓練。不當的揮桿是另一個常見的傷害原因,很多高爾夫運動傷害發生於接近揮桿擊中球的那一刻,在這一擊球時刻手肘和手腕是最容易受傷之部位。不當之揮桿易使組織受力不均衡,且影響組織之表現能力,進而使組織暴露於受傷危險中。
另一常見的受傷機制是揮桿擊中地面,當球桿擊中地面而非擊球時,向後揮桿動作所產生的能量無法適當的轉移至球,反而擊中地面,經由球桿反彈回身體,尤其是用力握著球桿的雙手臂,因雙手臂產生過量的負荷,此一負荷可能使組織受傷。除此之外,過大的揮桿和不當的熱身運動,也是常見的受傷原因。
應該請教練幫你選擇長度及重量均較合適的球桿,並糾正揮桿姿勢,以減少運動傷害。尤其初學者與銀髮族球員的肌力較弱,柔軟度較差,加上復元的速度較慢,更容易受傷,需要輔以其他的體適能活動,或訂做特殊握把以減少衝擊。
良好的體適能包括合適之肌力,關節活動度,適當且正確之揮捍力學,及良好之協調性,上述之任一條件失調,短期易造成僵硬感、疲乏或暫時性之輕微疼痛,長期而言,便易造成慢性且較嚴重之運動傷害。
綜合上述之分析,大部份之高爾夫球運動傷害其實是可以預防的,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只要我們了解高爾夫球運動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平時注意防範,例如避免重複過量之打球,以防止疲乏的發生,並學習正確之揮桿姿勢與方法,以避免不正當之揮桿所可能引發之傷害。更進一步來說,平時可以求教於專業訓練之醫療人員,以了解自己身體所處的狀態,若有肌力不足或關節活動度受限之情況,及早接受矯正與訓練。
預防重於一切,至於已產生運動傷害,除早期冰敷、數日之後熱敷等物理療法、藥物治療之外,就是休息。休息並非指完全不 打球,而是針對會引發傷害的動作或是尋求護具來避免,以上所言希望能對球友有些幫助!
在從事高爾夫運動前、後做規律的伸展運動,可減少在運動過程中傷害的 發生也可以發揮較高的體能技術、增進運動表現的水準,對於運動後疲勞恢復及組織修補亦有助益。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