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4 October 2012

跗骨隧道症候群 Tarsal tunnel syndrome

Tarsal Tunnel Syndrome 
跗骨隧道症候群


 
由於跗骨通道(Tarsal tunnel)乃是位於內踝後方,由底部的距骨、跟骨、肌腱,以及頂部的屈肌支持帶所構成狹小的通道,其內含後脛神經(Posterior tibial nerve),且於通道遠端分支成內、外蹠神經,而主管足部內外側、足趾的感覺以及運動,因此只要有任何內外因素諸如像腱鞘囊腫、靜脈曲張、神經瘤,抑或是屈肌支持帶過分肥厚等造成對通道的壓迫時,就有可產生「跗骨隧道症候群Tarsal tunnel syndrome」。

此類病人往往會抱怨足底會突然出現間歇性的感覺異常包括燒灼感、蟻爬感、針刺感,然後隨著時間一久,這種異常便持續存在,且會因為過久的站、走、或足背屈,以及晚上會更加嚴重,有時沿著足縱弓會有疼痛、甚至抽筋產生;而早期可能先有感覺的減退,之後進展到相關的運動喪失與麻痺出現。

診斷上除了臨床的主訴外,若沿著通道的部位加以敲擊,往往會加劇疼痛(Tinel's sign),而神經電學診斷(NCV)乃是必須的檢查工具,若是發現其感覺,或連同運動神經傳導異常,以及肌電圖(EMG)呈現的去神經變化,更能作為肯定此症候群的有力證據;此外,X光和電腦斷層攝影可判斷是否有骨性隆凸出現於通道處;核磁共振以及骨骼肌肉系統超音波更可用來詳細評估跗骨通道裡的內容物有無異常。

至於治療原則乃依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區分,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的滑膜炎(Rheumatoid synovitis)若是造成症候群的主因時,則治療原則應以固定、使用副木(Splint)、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是類固醇局部注射,限制相關的過度活動,抬高腳、整骨療法(Osteopathic)按摩(Massage),與適當的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為主。

然而若是因為神經鞘瘤(Neurilemmoma)等空間佔據性的因素使得通道狹小的話,則必須考慮以手術來進行減壓,除非病人是屬於術前病史超過12個月,神經周圍纖維化,時常足踝扭傷,或是高負荷的工作者,否則一般手術都會有不錯的療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