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源自於易經。傳統的五術包括「山、醫、命、卜、相」利用術數系統,對宇宙時空、大自然的萬物變化,劃分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科學規律。為了幫助農事的順利運作,聰明的老祖宗利用日晷,觀察晝夜長短的變化,在曆法中建立了反應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
隨著數千年來經驗的累積,二十四節氣也提供給先民流行病學的參考依據。隨著每月節氣的轉變,大氣裡的溫度、濕度和壓力,會讓人體的抵抗力出現盛衰消長,而環境的病原體也就會蠢 蠢欲動的伺機攻擊人體。
如果我們的作息能掌握住氣候變化的規律,對增進健康將會有莫大的助益。可惜的是,進入工商社會以後,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在此為大家介紹由夏至到小暑,人體容易發生哪些常見疾病和預防養生的方法。
夏至約在每年6月21日前後.....
古人用日晷發現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在這個時候由於太陽的直射,輻射到地面的能量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多,氣溫會不斷的上升到最高。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是陽氣生發到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
小暑約在每年的7月7日之間....
對於小暑,古人的解釋是:「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表示小暑的熱氣尚未到達極點,要到後一個節氣,大暑,才會到達全年的最高溫。
中醫認為夏季屬火,其氣走表,氣在表屬陽,而人體的背面又是陽氣最盛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取督脈中的至陽穴作為養生大穴。至陽穴剛好位在人體橫隔膜的後方。在夏至到小暑這段期間可多按摩至陽穴以抒發人體過多的火氣,緩解氣候轉熱時,人們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的現象。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此時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若又貪喝清涼冷飲,濕氣更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腹瀉、脹氣和腸胃疾病。因此,建議平時可以選用藥粥幫助身體恢復健康。
在此提供食療一方:清暑荷葉粥
*藥材: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將荷葉洗乾淨,切成小塊,入鍋加水用小火煮10分鐘,
去渣留汁。再將粳米洗淨到入鍋內,倒入荷葉汁,加入
冰糖和適量水,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清暑祛濕、滋補五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