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6 June 2011

成人扁平足

成人扁平足,也就是「後天性扁平足」。許多人的目光都專注在小兒扁平足上面,但事實上,扁平足並不只有先天性的成因,還有後天性的扁平足,所以成人扁平足的比例也並不低,尤其好發在中、老年婦女身上,這可能是因為婦女常有中年發胖的現象,而且女性先天上肌腱、關節、韌帶、肌肉…等器官的結構都比男性小,以致一旦開始發胖,肌腱、韌帶承受的壓力相對就較男性更大,久而久之,腳弓也不得不向您說:「我累了!」所以發生「成人扁平足」的相對比率就比男性高。

起因:先天不良後天失察
 成人扁平足依成因的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新生兒出生後先天上會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這種現像通常會隨年齡成長,足部肌肉、韌帶發育成熟而消失,其中只有約不到百分之四的人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扁平足,這些稱之為先天性成人扁平足,而這些人中大多數是屬於沒有症狀的柔軟性成人扁平足,他們的活動能力和一般正常足弓者無異
另有一部份是屬於僵硬性成人扁平足,他們通常在年輕時沒有症狀,但到中老年時可能因次發變形而引發症狀;還有一小部份是因其他骨骼異常或一些神經肌肉病變而造成。

究竟,是什麼樣的情形會造成後天性扁平足呢?
關鍵就在於「退化」,講到退化,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不外乎關節、軟骨,卻很少有人會想到肌腱其實也會退化!後天性的成人扁平足是指足弓原本正常但是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而造成次發性足底足弓消失,這些因素包括後脛肌腱本身退化或斷裂造成足弓逐漸消失功能失調,在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使用類固醇藥物、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足關節炎、骨折、神經肌肉不平衡或腫瘤,先前足部內側曾經受傷或手術的族群中有較高比例的患者,這些患者除了一部份先前有踏空或足部扭傷的創傷外,大部份沒有任何先前足踝部受傷的記錄,患者開始時在足踝內側疼痛、腫脹,尤其活動時明顯疼痛、無力,然後慢慢足弓開始消失,患者無法從事一些先前的運動,女性病人通常無法穿高跟鞋。這些後天性扁平足,成因和嚴重程度各異,嚴重的會影響到足部其他關節。

 在此必須強調不是「後天性扁平足」就沒有先天的問題,後脛肌腱的退化,跟之前提過的拇指外翻相類似,除非受傷,否則通常都是因為先天就有某些扁平足的傾向但因為未能察覺或不在意,沒能積極治療,然後隨著時間成等比級數惡化導致。如果骨骼結構、軸線正確,力量的傳遞分均,使用壽命自然長,反之當然就容易早早報銷囉

 請各位一定要注意:足踝是承受我們全身體重於方寸之間的器官,過重的負擔,勢必會造成足踝的不堪負荷與傷害,所以腳的很多疾病,都與肥胖脫不了係,所以,要使骨骼肌肉系統改善,除了手術、復健外,我想減重大概是最積極的作法之一,記,肥胖往往是一個致命傷,所以為了避免自己可能已有先天不良的傾向,或是就算先天基礎很好,也無法忍受長期在承載過重情況下的彈性疲累,更何況,隨年紀增長器官功能亦將退化,綜合諸多因素考量下,絕對要設法讓自己體重維持在良好狀態下,避免重力加速度,導致自己一不留神就踏上後天性扁平足的末路──「關節受損」!在這裡有一點要澄清的,後天性扁平足好發中、老年婦女身上,除了「重量級」原因之外,還有就是跟過度勞動有關。


後天性扁平足非不治之症
 許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本科(骨科)醫師,都刻板地認為「後天性扁平足」是不治之症,所以常常會讓人忽略它。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我們只要將足踝的結構、軸線調整妥當,後天性扁平足還是可以經由醫療手段或一些特定手法而獲得完全改善。目前以骨及專科來看,後天性扁平足可以輕重分為四級:

第一級:發炎、疼痛,但腳尚未變形通常會建議病人穿鞋墊,並配合藥物、復健、物理治療…等方法來治療。

第二級:可動性變形現象;這是指患者的扁平足不明顯,通常要施力踩在地上才會顯現出來。到這階段的腳不但發炎,還可能有斷裂,骨頭變形的情況,這時候可依照病人情況,採取如第一級的保守治療,或者進行手術矯正。

第三級:不可動性變形現象;此時患者不但變形,而且還僵硬了,即使在不施力的情況下,扁平足也清晰可見。進行保守治療但感覺療效不彰的第二級患者,或者已經僵硬化的第三級患者,就需要進行矯正手術,因為「成人扁平足」不像「小兒扁平足」一樣,可以置入矯正器等他自然改善(距下關節限制術),所以一定要把彎曲、變形的骨頭矯正到比較好的位置,如:截骨矯正手術、肌腱強化術(把過度鬆弛的肌腱拉緊)、肌腱轉位術(取別條肌腱來幫助拉住內側的足弓)

第四級:關節已經嚴重受損。
如果不幸已經惡化到第四級,那就是只好「先破壞,再建設」了,把所有壞掉的關節打碎重接,才有可能改善扁平足的症狀,稱為「三關節融合術」,但扁平足拖到這時候才就醫,難免會有一些壞處,如:手術時間長、成功率較低、恢復時間也比較久…等。

要想矯正,就要先釐清扁平足類型,先天扁平足如先天跗骨黏合、先天韌帶鬆弛、家族性遺傳,後天扁平足則常見於體重增加,影響足弓發育;缺少運動,足部肌肉力量不足,無法維持足弓的形狀及彈性;小孩太早用學步機,骨骼未發育完成,就被迫承受身體重量或太早穿鞋,減少了腳底刺激。
若單純只是後天因素,多屬於「非結構性或稱功能性」的扁平足,即站立時足弓受力便塌陷,坐下後足弓便恢復,矯正空間及機會較大,可透過以下運動,持之以恆來改善狀況:
1. 治療瑜伽,如籃球、跳繩等。
2. 腳尖站立的運動,試著墊腳走一小段路,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小腿緊繃,或配合拉筋運動伸展小腿肚。
3. 腳趾頭抓毛巾,可在毛巾上壓重物增加難度,短短3分鐘就有鍛鍊效果,多練幾次,但每次時間不宜過長,避免肌肉過度疲乏而疼痛。
4. 戶外活動,走在不平的接觸面,如草地、沙灘等,提供足底刺激。購鞋時,後跟要硬,避免足跟外翻,最好高度能超過足踝。

不可不知的觀念!

 最後關於後天性扁平足,有幾點必須跟各位強調的觀念:


(1)   後天性扁平足的嚴重程度是漸進的。第一級我們不管它,就可能慢慢演變成第二級,第二級如果還是忽略它,就會變成第三級,最後則會惡化到第四級,造成關節受損以致必須進行術。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小時候扁平足的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長大後也不注意自身有扁平足的現象,以免錯失治療時機造成終身遺憾。也千萬不要有「後天性扁平足」無法治療的錯誤觀念。

(2)   足踝是非常精密的器官,治療時一定要尋求專業的意見。曾有位病人,不過二十歲,之前在其他醫院進行後天性扁平足矯正手術,結果被「一根鋼釘插進去」治療法搞到術後兩個月,下床一走動,鋼釘就斷在關節內,關節也因此遭受破壞


(3)   拖到最後只能部分修復。正如前一點所說,足踝是非常精密的器官,由26塊骨頭組成,有許多細小的關節,損壞到了一定的程度後,要處理全部的關節是不可能的,頂多只能處理其中一兩個受損比較嚴重的關節,因此無法像膝蓋一樣,只要置換人工關節,功能性就可恢復到90%左右;萬一後天性扁平足已經嚴重到第四級,即使經過三關節融合術後,足踝原功能性的復原力若可以從30%提升到70%的,就稱得上是非常大的進步了,對此患者一定要先有認知,能及早治療,就不要「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